本篇文章3754字,读完约9分钟
11月27日晚,新版大型音乐剧《珠还合浦》首演成功,年“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以下简称“文化周”)系列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文化周期间,共举办了论坛、展览会、晚会、讲座、采风采访、文旅活动、签约仪式等7个类别的36场活动,来自全国各地的300多位文化界名人、艺术家为建设“文化北海”献策。
这次文化周,是北海深入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学习的具体表现,集中展示近年来“文化北海”建设的成果,共同探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措施。 歌唱夺人心魄的文化盛宴、深厚的城市主题曲、城市多维度的创新与探索。
提高对历史文化的认识
10年前,未成为故宫“网红院长”的单霁翔来到北海进行考察。 中国工作协会副主席陈建功在今年文化周开幕式上特别提到此事,当时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他惊叹北海近代建筑群保护的健全性,并特别享受政府对英国领事馆遗址平移的决定和实施。 那一年,北海被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单霁翔、陈建功认为这一荣誉的获得是北海“文化自觉”的结果,钦佩当地政府在文化建设上的先进意识。
目前,旧建筑群经过精心维护和修缮,整体成为“印象·1876”历史文化景区,于今年11月2日成功建立了国家AAAA级景区。 散漫的这座城市历史上的珍珠终于拴在链子上,更加精巧,被越来越多的人看到。 它们成为北海近代开口史陈列馆,向公众展示海洋文化、海丝文化对城市的影响。
大力挖掘、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已成为“文化北海”建设的重中之重。 北海将投入巨额资金改造和提升合浦汉文化博物馆; 与泉州、宁波等城市共同推进海丝文化遗产申请; 以汉文化为主题实施海丝头港、高德古镇、汉文化街等大型文旅项目; 建设博物馆城市,计划建设86个博物馆,目前正在建设33个博物馆。 从“自觉”到“自信”的北海,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中逐渐清晰。 正如北海市委书记王乃学在文化周的基调演讲中所说:“我们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大力推进‘文化北海’建设,北海独特的文化竞争力和影响很大。”
从传承以前就流传下来的文化艺术
从合浦工艺美术工厂的工人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白耀华40多年来对合浦角雕艺术的坚守和进取,成为无形文化遗产传承人。
作为邀请艺术家,他参加了本届文化周的重要活动之一——11月25日开幕的北海工艺美术精品展,见证了广西工艺美术大师北海精品馆的除名迎宾。 汇聚了30多家工艺公司、大学、40多位工艺大师的作品100余件,精品馆位于北海老街,将成为未来向市民和游客展示北海特色文化的新窗口。
当天,文化周的另一个重要活动“时代墨华——出生于60年代”广西书法名家(北海)提名展暨北海书法院成立除名仪式在北海市图书馆举行,展出了广西区内60位书法家的作品120件。 据悉,此后“70后”、“80/90后”书法名家提名展相继举行,广西中青年书法家的提名展将陆续展出。
艺术展不仅是艺术家交流和作品展示的平台,还通过现场演示、互动教育、研讨会等形式,让广大市民、游客更好地了解以前流传下来的技艺之美、工匠精神之高。 文化周期间,还举办了富于传承精神、突出地方特色的一系列文化活动,如侨港摄影小镇命名、北海城市主题曲发布、大型音乐剧《珠还合浦》新版首演等。 北海振兴南珠产业领导小组组长李蔚又带来了他的新书《童心旧梦》,写了很多北海民俗和家的往事,唤起北海最美的记忆,让网民关注以前流传下来的文化。
通过文化周活动,北海将向世界展示文化建设的成绩。 这些成绩都是植根于中华优秀古来文化的浓郁土壤,绽放出新时期文明之花,为“文化兴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普及公共文化服务
在文化周正式开幕之前,其积极效果就显现出来了。 据陈建功介绍,上个月中旬,洪子诚、陈平原、夏晓虹、孙郁等多位知名学者到涠洲岛参加文化活动。 “看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家海岛智慧书房清新安静地矗立在岛上,学者们都深为感动。 回北京后把他们的签名送到我这里,交给智慧书屋,想表达对北海文化氛围的敬意。 ”
作为北部湾图书馆联盟的明星成员,海岛智慧书房拥有的一体化自助服务先进技术,向人们展示了更“智慧”的北海:在城堡、岛屿、各乡镇的公共图书馆和读书驿站,甚至其他城市高铁站、图书馆, 北海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的开通,将打破空之间的边界,推翻以前流传的模式。 人们可以通过知识流动和新闻共享,增强文化获取感。
目前,北海全面建设具有文化氛围的现代滨海城市,如加强文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以重要项目为线索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等。 文化周活动的成功在北海社会各界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基层文化干部确定就业方向,教育工作者酝酿新教室,酒店经营者找到特色宣传切入点,项目投资者将目光投向创新文化旅游融合。 有识之士各尽所能,积极致力于“文化北海”建设,北海市公共文化服务质量有望加速提高。
创新文化产业布局[/s2/]
文化周期间,“网红”让下村很热闹。 现代艺术展、民宿打卡、创意市场、露天音乐会、水上运动、荧光跑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向人们反复讲解。 流下村不仅有几张打卡漂亮的老房子,其真正的“文艺范儿”是人们体验时尚文化生活习性,通过“文化+”的新模式——农村振兴和产业布局,300岁的老村成为北海最“潮”。
“下宴山海相约”在流下村青年现代艺术家常驻计划作品展现场,第一次在家乡驻地创作的艺术家曾臻为了创作作品《争珍》,他访问古老的街道、侨港等地,与长辈交流,用现代大胆的艺术语言表达自己对南珠文化的理解。 包括曾舆在内,4位国内知名青年艺术家都将在流下村留下“走向大海”的主题作品,结合本土文化,用声光电等装置营造沉浸体验的新空之间,为北海打造旅行的新亮点。
(/h ) )作为银滩象征的“潮”雕刻也以全新的面貌展现着人类。 在“潮”的雕塑下,新规划设计的旅游度假区正在抓紧建设。 这只是北海700多个项目中的一个角。 作为广西首个自治区级全域旅游示范市,北海积极推进文化与城市、产业、旅游、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为加快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创造新的增长点。 市政府拿出最好的地区,建设了银基国际滨海旅游度假中心、海丝头港、高德古镇等重要文旅项目,总投资额超过2000亿元。 北海对未来的着眼点是融入国内国际双重循环新的快速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具有北海优势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建设新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产业先行市。
扩大文化交流的视野
(/h )范洲岛已经举世闻名,游客络绎不绝。 但是,在蔡锦军北海市长眼中,这个火红的岛屿还是一张“白纸”,深化对外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一流专家进行高质量的规划,“画美丽”的同时,出于生态保护的自觉,这幅画“没有机会翻新”
(/h )澎洲岛这张“白纸”怎么画? 驴妈妈旅游网创始人、国内旅游业龙头之一洪清华在文化周提出了基于世界海岛文化共同基因,将涠洲岛建成“爱情岛”的兴趣构想。 火山石有着“海枯石烂”的浪漫基调,古老的教堂象征着山盟海誓,美丽的渔民传说,美味的海鲜佳肴……很多人都说涠洲岛的自然资源不亚于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希腊的圣托里尼。 洪清华画的这幅“素描”带来的启发是,涠洲岛不仅有世界闻名的海岛相同的海水,也有讲相同故事的能力,但需要充分利用开放的思维
在文化周的各论坛上,无论是文化旅游学者还是金融、国贸、渔业等行业的专家,多次提到北海具有国际化、高端化文化旅游快速发展的基础和潜力。 这个小镇虽然地处偏远,但在2000年前成为了中西文化的十字路口。 在“一带一路”的框架内,北海的开放性很大,可能性很大。 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高舜礼认为,北海的开发目标应设立为“文化丰富的全球旅游胜地和度假胜地”,瞄准国际客源和国内高端市场。 洪清华在北海抱团同意24家五星级酒店落地,称这是确定自身地域特点、具有国际视野的计划。
从浅层观光游向高端度假游转变,许多嘉宾向北海指出了“与海相关”的道路。 在海洋纵深方向上以多样性、多层性、多角度探索开发旅游资源的可能性,不仅仅是海滨、海岛、海面,还应该是水中、岩礁、生物。 除了观光以外,还应该开发水上体育、海洋科学试验、涉海研学等,然后继续海岸。 此外还有休闲度假、滨海婚庆、医养项目,重新发现海洋文化勇敢乘风破浪的性格,在各方面创造新时代的海洋文化生活。
中国旅游改革快速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孙小荣委员曾研究过中国人“近海不亲海”的文化起源,涉及历史上农耕社会的心理基础和生活习惯,也涉及现在的滨海城市建设模式。 但是,在“内循环”和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海外旅行受到限制,对国内旅行目的地来说,可能并不是困难的新机遇。 滨海城市在政府的政策保障和有力的监管下,通过快速发展深度、大众、专业性、购买率高的深度体验项目,有能力进入中国休闲度假的新海洋时代,赢得市场的先机。
北海市也在文化周论坛上表明了自己开放的态度。 以讲好中国故事、北海故事为着力点,以“一带一路”沿线和东盟各国为要点,开展重要活动,借重要节目,搭建重要比赛、交流桥梁,创新推进文化传播。 (原载《广西日报》年12月4日第13版(
/ h// h// h /
/ h// h// h /
/ h// h// h /
/ h// br// h /
/ h// br// h /
标题:“一场文化盛宴 多维革新探索2020年“文化北海”建设活动周暨第八届北海文学艺术周综述”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1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