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47字,读完约4分钟

/ h// h// h /

农民们开着插秧机在水田里插秧。 罗摄

春雨润物、万木争春、我市春耕春播业已有序开展。 记者走在各县区广大乡村,随处可见可喜的农耕生产繁忙场面,不少农民抓紧季节,在整地种地、引水、运肥、插秧,热腾腾的春耕春季栽培场面让记者“人勤春爽”

旧历正月十五日,春雨连连,合浦县党江镇西山、海牙双季稻示范基地,烟雨中,田间,农户开渠放水,耕田插秧……

“我们从事农业,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有利时机。 ”该镇谷物栽培模范陈廷广说,由于今年立春较早,春节前合作社正在为秧苗育种做准备。 介绍说这几天是春耕栽培的有利时期。

陈廷广是党江镇谷物种植的典范,也是当地财富的领导者。 几年前,看到乡下荒废的耕地,陈廷广与当地农户合作组成种养专业合作社,承包360亩土地,通过土地改良、扩大生产、科技援助、政策配套等,带领员工们打造了连片“双季稻+稻田鸭”示范模板。 这种稻鸭栽培模式,不仅实现了稻田的综合利用,而且防治病虫害,提高农产品质量,使当地农民看到了栽培养殖增收的希望。

“珠城大地处处可见“春耕画卷”春时访农系列报道(五)”

豇豆之乡的石湾镇,映入眼帘的是被田地覆盖的广阔的多膜。 下雨天,苍茫的一面,农民们戴着雨具,在田里穿梭,给豇豆的苗揭膜,移栽苗,培土,淋浴。 记者表示,这些豇豆苗在春节前就已经种下了。 今年多晴朗天气,豆苗生长良好,预计几天后可以揭下膜盘架,清明前可以采集。

“珠城大地处处可见“春耕画卷”春时访农系列报道(五)”

据当地村民介绍,豇豆作为石湾镇最大的特色产业,已经成为他们的首要收入来源,基本上每个村都有种植,年产2年,每亩约6000元左右,通常是人们依靠种植豇豆的一年

近年来,石湾镇迅速发展豇豆种植产业,全年种植面积突破5.6万亩,产值达6亿元,其中东江村凭借豇豆这一特色产业进入全国第十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而缸豆产业吸引和带动年轻人返乡创业,直接或间接向石湾和周边乡镇群众提供季节性民工5000多人,缓解了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珠城大地处处可见“春耕画卷”春时访农系列报道(五)”

在石康镇,各乡村的春耕生产也很盛行。

在石康镇大湾村,刚栽完苗的毛豆、花生、玉米等作物的嫩芽把田地连接成绿色的大海,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大湾村支书陈琳云介绍,为了确保春耕农业不出错,春耕生产顺利开展,村委会通过广播、分发资料等方式引导群众开展各项农业劳动,保障农业灌溉用水的用电,邀请农业技术人员到村里进行田间指导,向村民普及科学栽培知识。 目前,全村耕地3000多亩已经基本种植豆角、毛豆、花生、玉米等作物。

“珠城大地处处可见“春耕画卷”春时访农系列报道(五)”

在闸口镇禾美稻香产业示范区,随处可见农民们驾驶插秧机、播种机等农业机械在水田里耕作、插秧。 据示范区负责人徐信昌介绍,今年初春,他们的合作社很早就开始了水稻育种苗和农机技术培训工作,从今年年初5日起,开始引水肥田、除草、平整农田。 这几天,每天出动10多台农机投入生产,移动到示范区的1200多亩早稻播种进展顺利。

“珠城大地处处可见“春耕画卷”春时访农系列报道(五)”

在铁山港区兴港镇谢家村委会龙堤尾村,连日来,村民刘叔叔带领全家老小,在田里耙、养土、浇水、种花生、准备辣椒育苗业务。 刘先生告诉记者,兴港镇农民主要种植作物的是甘蔗、木薯、红薯、花生。 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的诉求,许多农户以订单农业模式种植辣椒、西红柿、西瓜等水果蔬菜。 因为只要有订单,只要有生产,就不会困扰销路。 “现在红椒田的购买价格接近每公里40元,虽然很累,但是有收入就有乐趣。 ’刘先生意气风发地说。

“珠城大地处处可见“春耕画卷”春时访农系列报道(五)”

春耕大忙,为成功春耕这一新年关键战役,我市各级农业相关部门党员干部、农业技术服务人员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并相继到农村指导春耕生产,跟进春耕服务,加强农机农业资金供给监管,配合农资公司筹集物资,为农民提供种苗、肥料、栽培等技术服务和奖励补助支持,调动了广大农民春耕春种的积极性。 截至2月底,全市春季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85.82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66万亩,其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4.16万亩,蔬菜产量20.85万吨,水果产量7686吨,达到一季度目标任务的153.7%。

“珠城大地处处可见“春耕画卷”春时访农系列报道(五)”

/ h// h// h /

/ h// br// h /

/ h// h// h /

标题:“珠城大地处处可见“春耕画卷”春时访农系列报道(五)”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1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