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27字,读完约3分钟

/ h// h// h /

大坎村唐十七(前)在护理大棚里的辣椒。 陆威摄

前几天,在银海区福成镇大坎村,村民唐十七在自家约3亩的大棚里看护着高一半的辣椒苗。 “再过一个月辣椒就上市了! ”喜悦的心情跃然唐朝的17张脸上。

年前,妻子身体不好,孩子也多,家里只有他一个劳动力,所以唐十七一家生活很辛苦,是银海区扶贫的对象。 年初,唐十七通过政府补助、亲戚借款等方式筹集资金,建成了近3亩塑料大棚。 那年下半年,唐十七种植的甜瓜盈利3万元,一下子摆脱了贫困,年底还建成了占地100平方米的三层楼。 今年,唐十七看准时机,在大棚里栽培辣椒,在棚外约半亩的农田里栽培西红柿,今年也有望获得好收成。

“银海区:产业“特”字招牌助脱贫”

大坎村是银海区“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贫困村之一,经过努力,目前已准确脱贫60户250人,贫困发生率降至2.6%,年底实现了脱困脱帽。

近年来,特色产业支持扶贫,银海区全面铺开。 据银海区扶贫办公室介绍,截至目前,银海区共有档案卡贫困人口1143户4787人,年脱贫家庭445户1998人。 其中,福成镇大水江村、山梓村、大坎村和平阳镇东星村4个村为自治区级贫困村,年,福成镇大水江村脱贫脱帽。 年,平阳镇东星村和福成镇大坎村脱下了脱贫的帽子。 该区目前有329户1314名贫困人口尚未脱贫,有1个贫困村尚未脱贫。 年,该区计划了641顶脱贫帽子和一个贫困村(山梓村)。

“银海区:产业“特”字招牌助脱贫”

今年以来,银海区召开了4次产业开发专项小组成员会议,研究全年产业扶贫工作布局,结合实际,选定糖气、猪、豆类、甜瓜和茄子果类为该区5大特色产业,鸡、瓜类为2大自选产业 印制发行《银海区“十二五”、《银海区全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产业项目实施方案》等文件,利用中央自治区首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70.4万元,按照“先建后补”、“褒奖代补”的产业扶持模式,全面脱贫致富 第一批产业项目投入资金270.4万元,脱贫家庭每户2000元,未脱贫家庭每户3000元(大棚建设每亩8000—16000元) ) ) ) ) ) ) ) ) (其中农业大棚14户,养殖233户,栽培308户,自选产业6户)。 利用年市级资金,每户1000元支援快速发展产业,利用目前组织实施的年区本级财政专项支援资金,每户2000元给予补助,目前正在制定具体的项目计划和实施方案。 通过产业扶持,村为家庭为人执行政策,不断增强贫困家庭的“造血”功能,激发贫困家庭内部活力,促进贫困家庭增收,预计今年平均每户可实现0.85万元的增收。

标题:“银海区:产业“特”字招牌助脱贫”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6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