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5字,读完约4分钟
/ h// h// h /
(/h/)照片:陈桂龙经常“巡视”他的标准化养猪场。 吴白桦摄影
每天早晨,陈桂龙踏着露水赶到位于合浦县廉州镇大岭村委会的标准化养猪场,300多万元,建筑面积4600多平方米,年投资6000头肉猪的这家养猪场,给嗷嗷待哺的猪群喂了第一批刀片饲料。 他熟悉场上所有的猪,一眼就能看出猪是否健康,根据生长阶段给予适当比例的饲料。
多年的养猪经验和全县屈指可数的规模养猪场,一个叫陈桂龙的1979年出生的农家儿子,已经成为合浦养猪业的领头羊。
从公司辞职养猪
陈桂龙出身于合浦一个普通的农村贫困家庭,家里孩子多,经济困难,所以尽管学习成绩很好,他还是选择了去职业学校学习养活自己的技术。 20岁了,他离开家乡去旅行,虽然打工不怎么赚钱,但让他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他深深觉得流浪打工不是他想要的生活习惯,萌生了创业的想法。
2002年的一天,他去亲戚家玩,看到亲戚开了一个小养猪场。 亲戚的话启发了他。 “快速发展规模养猪一定会赚钱。 猪肉永远是老百姓的第一肉食,不用担心卖不出去! ’亲戚和他结了账。 当时养一头猪能获得200元的纯利润,但一个月5头猪一只猪能拿到1000元一个月的工资。 不被日晒雨淋,每天浇水三次就可以了。
亲戚的生意经就在陈桂龙眼前显露出来:他在职业学校学的是动物技术系,他瞬间做出了改变未来的决定——放弃了回家养猪!
赚取第桶金”
(/h ) ) )抱着打工攒了7年的4000元钱,骑着借来的摩托车,陈桂龙找了价格最便宜的猪苗转圈,在家附近以一亩130元的价格租了13亩地,建造了简易猪舍。 陈桂龙首次养了13头猪,半年赚了4000多块钱,激发了扩大养猪规模的斗志。
陈桂龙告诉记者,养殖风险不大,自己在养猪过程中没有遇到过很大的挫折,平时就注意预防,虚心请教其他养猪户,把学到的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整天科学地思考如何防病
陈桂龙事业的转折点来到了2007年。 他记得从2007年5月开始,猪的价格开始暴涨,购入价格从每500克3.2元上升到5.5元,又从5.5元上升到10.5元。 当时,他养猪场保存栏的肉猪超过700头,每头能挣1000多元,那年挣了100多万元。
突破/ h// S2 /区域的瓶颈
进入养猪业后,陈桂龙发现了源头上的制约。 购买健康便宜的猪仔,存栏量跟不上猪场快速发展的规模; 购买来自不同种群的猪仔,容易患应激性疾病。 于是,陈桂龙决定自己饲养母猪。 三头饲养快速发展5年后,在猪价暴涨的2007年,陈桂龙养猪场已经养殖了200多头母猪,为他的养猪事业提供了不断的动力。
年是陈桂龙事业迅速发展的另一个转折点。 他在合浦县廉州镇大岭村委会租了76亩土地,投资300多万元建设建筑面积4600多平方米的现代化养猪场,养猪300头,年养猪6000头,在全市也成了算数养猪的人。
实现抱团的迅速发展[/s2/]
年,陈桂龙成立北海第一家生猪养殖合作社,与其他10家养猪场共同成立“桂联猪合作社”,实现了抱团的快速发展。
目前,该合作社已有110个会员,总存栏母猪超过7000头,年产超过14万头。 通过合作社的这个平台统一采购饲料,统一销售猪,共同防治病害,实现了多人共赢的局面。 此时的陈桂龙不仅是该合作社的领导,还是合浦县康源农牧有限企业、广西桂良畜牧有限企业的负责人,他已经从一个家庭养猪家成长为合浦县养猪领域的领导。
陈桂龙告诉记者,目前他的猪场已经在多个阶段实现了自动化,整个猪场叫来了6名工人,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 2019年,他计划在乌家、星岛湖镇寻找合适的地方重建标准化养猪场,母猪存栏达500头,年产规模10000头,请的工人也不过10人左右。 未来,陈桂龙将把企业建设成由名优品种繁育、养殖、屠宰加工、冷藏贮藏及营销组成的产业链,继续继承“企业+基地+合作社+养殖户”的模式,推动合浦养猪业的繁荣和快速发展。
陈桂龙说,果断选择了回家乡创业的道路,摆脱了一辈子打工的限制,真是太好了。 幸运的是选择了养猪作为事业的出发点。 感谢在我成长至今的过程中,帮助和支持了自己的各级政府部门和客户,他从未后悔当年的选择。
标题:“打工仔变身“猪司令”养猪能手陈桂龙创业记”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