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6字,读完约5分钟
编辑: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前的12月3日、4日,合浦廉州、北海市区相继胜利解放。 1950年3月6日,解放军挥军出海,满洲岛胜利解放,珠城人民的生活掀开了新的一页。 喝水也不忘打井。 本报特别发表了《北海解放70周年系列报道》,通过党史专家,讲述了革命烈士浴血奋斗、解放北海地区的故事,带领广大网民共同进入了那段难忘的历史。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但对位于南方的北海来说,却处于国民党的控制之下。 1949年冬天,相继败退的国民党军队纷纷向南逃窜,蒋介石把海南岛变为“特区”,成为残党的濒死之地。 为了阻止解放军南下,为败军南逃争取时间,国民党残局严重破坏了撤退路线上的交通要道和桥梁。
“1949年11月,粤桂边区党委指示六万山支前司令部在解放军到来前全面维修公路桥梁,负责湛合、合钦公路山口至廉州、廉州至丹竹江地区的修复任务。 ’合浦县党史专家莫积爱说,在广大群众的努力下,全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修复了桥梁、涵洞30多处、道路100多公里。
除了 桥的铺设外,合浦的群众还应粮食政策的要求,为南下的解放军全力采购粮食。 其中做得最好的是合东南区,短短几十天内就采购了约100万斤粮食。 另外,马的材料大量有数百匹,被按时运到指定的供给站。 南下解放军经过东南区后,该区又在沿途设立接待站,灯光彻夜通明,群众连夜接待大军,供应粮食、肉、草。 跨境解放军战士感慨地说:“我们走了很多地方,但部队进入新区后,能看到这样好的支前场面的,真的很少。”
1949年11月6日,野战军部署了歼灭白崇禧集团的粤桂边战役,白崇禧集团在逃亡云贵无望的情况下,动员主力南下博白、玉林、岑溪组织发动“南线攻势”。 11月25日,国民党军队在犯下廉江、茂名、信宜时,被南路军和粤桂边纵队重伤。 27日,解放军先后攻占容县、北流、玉林、陆川、博白等地,歼灭敌人25000多人。 国民党军队全军覆灭,十一兵团副司令胡若愚在容县被解放军击毙,华中军政长官公署副司令兼第三兵团司令张霆被俘,白崇禧集团“南线攻势”宣告破产。
无法逃离雷州半岛以南,白崇禧决定从钦县逃到海南岛。 为了贯彻中央军委“将敌人全部消灭在边境线内”的指示,第四野战军“前委”决定,第十三、第十四、第四十三、第四十五、第三十九军分别从廉江、博白、容县、武宣、宾阳等地追击国民党残余分子。 为了赶上逃跑的敌人,解放军以每天75公里至100公里的强行军速度英勇追赶,并在途中与国民党残党相继交火。
12月1日,第十三军四十师在博合边境歼灭国民党第一一二六军三〇四师和三〇五师残部550多人。 12月3日,四十师成功解放合浦县白石水、小江区等地区,4日在平南歼灭国民党第二五军,俘虏军长陈开荣等10000多人,成功解放武利、灵山。
第13军40师高歌猛进,39师也取得了胜利。
12月2日,三十九师和临时第十三军指挥下的粤桂边纵队第七支队从廉江西进,追击逃往合浦的国民党中央军临时编第五、第六军和第六十三军残党。 途中,三十九师在龙潭圩与国民党第六十三军主力部队发生战斗,成功击毙1300多名敌人。 当天,三十九师和粤桂边纵队第四支队在公馆战胜会师,两支部队兵合一,在公馆附近拦截逃离博白南的国民党第一一二六军,击败敌军,俘虏1800多人。 气势不合,国民党第63军残党转身向西逃跑,三十九师和粤桂边纵队第四支队乘胜追击,在公馆西区再次击败敌军,成功俘虏国民党第63军副军长李承祥等300多人。
12月3日,三十九师在粤桂边纵队第四支队协助下,进军廉州追击国民党中央军第五、第六军和第六十三军残党,敌军不怕接战,全线溃逃至北海。 当天下午5时许,三十九师先头侦察队在城东鸭子桥与郡驻国民党合浦保一师交战,国民党广东省第八区专员公署和合浦县政府官员乘机逃往钦县。 到了午夜,保一师已经崩溃,放火烧毁平田军火库后,在国民党和廉州的地方武装逃跑。 三十九师的一部分立即进入廉州,兵荒马乱,解放廉州,剩下的大部分部队继续追击逃往西进钦县的敌人。 12月4日,解放军在钦县平银渡俘虏国民党广东省第八区专家兼清剿司令谭朗星、合浦县知事冯哲夫等。
随着郡廉州的解放,合浦、灵山地区宣布全面解放。
「1950年1月15日的《南路父老叔伯兄弟姐妹感谢信》中,‘南路的解放是在南路父老兄弟姐妹们的热情支持下直接得到的。 你们给了我们巨大的军需供应,住宅、情报、指路、翻译等都得到了帮助。 这些都是巨大的支持,“如果没有南路的父亲和叔叔兄弟们的努力,就不会有南路的解放……”莫积爱说。 由此可见,合浦县广大人民群众迎击支前工作十分出色,为合浦胜利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标题:“合浦群众全力支前 解放廉州兵不血刃北海解放70周年系列报道(上)”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4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