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17字,读完约5分钟
/ h// h// h /
人们在塑料大棚里摘丝瓜。 翟坚求拍
“现在水车村的总收入突破了20万元。 下个月,可以给村民们分红。 》11月30日,记者参加“百名记者文艺家脱贫攻坚一线的创作活动”,再次来到合浦县石康镇水车村,该村书记杨自广自豪地告诉记者。
水车村,这个曾经的“第十三五”贫困村,在第一书记和村干部、村民们的协助下,现在到处鸟味、绿意盎然,光明正大地走在村子振兴的道路的最前面。
多年前,水车村到处都是无立足之地的烂泥塘,混杂着凌乱的树根,到处都是踩脏鞋的“水泥之路”。 村子里没有像样的道路,没有排水沟,没有路灯。 夜晚,村民只能在黑暗中一步一步地走。 基础设施严重不足,成为这个村子快速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年,水车村被列为“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创立卡贫困村之一。 下半年至今年,村里共有27公里水泥路、4.3公里排污沟、170个太阳能路灯……农村垃圾治理、道路通行、饮水安全、村屯建设、住宅安全和能源利用水平提高工程持续推进,水车村农村生活居住环境大幅提高。
基础设施建成后,将抓住产业的快速发展。
这个村子有4150.5亩耕地,没有林地,全村的第一经济来源是以前流传下来的栽培。 根据该村的优势,该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先后到广东等发达地区视察学习,最终决定在村里进行大棚栽培。
该村先后成立了“石康石九江豇豆农民专业合作社”、“太极蔬果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合作社,整合村庄土地,按季集中种植辣椒、甜瓜、丝瓜等蔬果。
“太极合作社是目前村里经营最多的合作社,是首要的收入来源之一。 ”该村第一书记杨自广告诉记者。
由于合作社基地的创收、合作社农资经营和小额贷款8%固定分红,年底,水车村一举摘下了贫困村的帽子。 目前,大棚蔬菜栽培已成为水车村的特色产业,该村经济收入节节高。
在水车村的大棚里,记者见到了忙碌的吴文先。 他和工人们一起摘成熟的丝瓜,忙得不可开交。 吴文首先是石康镇白沙江村委的人,今年5月,他承包了水车村约35亩的土地,种植丝瓜、甜瓜、茄子等无公害蔬菜。
“今天是第一次收获丝瓜。 22亩土地可以收获约500公斤以上。 采摘到明年清明,全部运往国外,全部收割完毕后收入超过50万元,预计每年向村里发放10万元红利。 ”。 吴文先对记者说:“目前,我正在办理手续。 完成后蔬菜全部销往香港。 ”。
合作社不仅大幅增加了村集体收入,而且为村里的贫困者提供了就业岗位。 六十多岁的龙锦凤就是其中一个生动的例子。 村里成立合作社后,龙锦凤不仅入股,还每天在基地工作,当“流转佣”,每天报酬100元。 村里雇她当村里的清洁工,每月固定收入750元。 另外,龙锦凤家有几亩田地,但是儿子不能干重活,所以只有媳妇来处理。
通过支撑和自身的努力,龙锦凤一家很快摆脱了贫困,同时盖了新房子,添置了很多新家具。
像龙锦凤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合作社邀请他们到基地就业,吸纳两名固定女工,按月领工资; 短期工作人员18人左右,每小时报销工资。 有利于实现该村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愿望,帮助村民脱贫,增加收入。
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水车村不仅有塑料大棚的水果蔬菜栽培,还有花栽培、牛饲养等许多产业。 年6月,水车村被选为文明村,产业扶贫基地被纳入现场教育示范点之一。
现在村子里到处都是风景,村子的道路,干净平坦,道路相连; 广场、亭台楼阁、小桥流水; 实现了水车村“单一栽培”向“景观美化”的转变,成功走上了农村振兴的道路。 我相信未来的水车村会变得更好,更美丽。
记者的手记: [/S2/]
再次拜访水车村,熟悉的场景、熟悉的味道,记者都像回到了自己的故乡一样普通。 水车村每次来都能感受到新鲜的变化。
这里没有城市繁华,但到处都有风景; 这里没有太多人工装饰,但有绿树和红花的天然装饰; 这里虽然没有喧闹的繁华街道,但是有着静静生长的广阔农作物……
这个“第十三个五年计划”贫困村从成功中脱帽,一直引领着村庄振兴的道路,但仅仅四年就结束了。 这个大转变是通过政府的支持、驻村书记的领导、村干部的团结和村民的努力实现的。
在采访中,村民想起了过去的日子多么悲伤,环境多么恶劣,和现在完全不同。 确实,经过几年的“点对点扶贫”,水车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艰苦的日子过去了! 记者无法想象他们过去的艰苦日子,但能感受到他们现在的喜悦。
我相信,农村振兴将不再仅仅是一个口号,而是稳步贯彻,水车村的振兴之路将越来越广阔。
标题:“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畅合浦县石康镇水车村脱贫攻坚小记”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42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