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73字,读完约4分钟
去年以来,北海市铁山港区通过产业快速发展、就业赚钱、抓住集体经济,推出扶贫“团结拳”,拓宽贫困人群增收渠道,切实强化造血功能,贫困发生率从年的4.77%下降到现在的0.21%。 日前,自治区在2019年落实相关重大政策措施,抓捕并激励实际工作成效明显的地方通报中认定,该区在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年度考核中被评价为“好”等。
在信义玻璃(广西)有限公司工作。 目前,铁山港区兴港镇粟山村委员会新屋仔村贫困家庭李月珍每月不仅可以拿到超过4000元的工资,还可以实现家庭两头区。 据介绍,该区鼓励公司大力吸收建设类贫困群体就业,鼓励建设类贫困群体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 “现在,通过就业部门的桥梁,参加铁山港区就业工作的贫困者超过了600人。 》铁山港区扶贫开发和水库移民实务局局长刘忠华告诉记者,这些贫困阶层可以独自就业,实现全家脱贫的目标。
南康镇黄丽窝村的贫困家庭黄基满有肢体残疾,母亲又患有长时间的慢性病,迄今为止,一家人在2亩鱼塘里艰难地生活着。 但是,自从去年他加入黄丽窝村的创业孵化基地后,艰苦的日子持续了下来。 不仅免费获得了3亩蔬菜大棚的开采权和水电补贴,还有专家的技术指导和公司的保价销售,种植的黄瓜完全不愁卖,生活有了希望。 据悉,该区总部设在南康镇陂塘村和黄丽窝村,通过土地流转共同建设了1200亩南康镇创业孵化基地。 基地以“企业+合作社+创业基地+金融+贫困群体”的模式运营蔬菜大棚种植,为创业者(贫困群体)的培育、栽培、技术指导、培训、销售搭建“一站式”服务创业孵化平台,激发大众内部的动力。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与黄基满一样,上传的建设文件立卡贫困者可获得约3亩的蔬菜大棚聘用权,基地为他们提供市场主体资格、技术指导统一、种植与销售管理统一、水果蔬菜企业品牌统一等“四个统一”的服务 据统计,进入基地创业的早期创业者(贫困者),都实现了年利润收入8万元以上,之后上传的创业者)也实现了年利润收入3万元以上。
六十多岁的梁德宗,是南康镇扫龙管村委会老山村里盖的一个档案齐全的贫困家庭,妻女几个都有残疾,生活无法自理。 目前,他被聘用为北海市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供养扶贫示范基地的照顾员,可以护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每月可以领取2000元的工资,同时实现了“脱贫”和“通过照顾消除贫困”。 据悉,该基地位于南康镇秋风塘村,其建设和启用,是铁山港区探索处理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脱贫难题、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全区率先走出去的新途径。
该基地占地800平方米,贫困重度残疾人10人、服务人员6人(其中护理人员5人、厨师1人)、兼职管理人员和卫生人员各1人,采用“一护二”的模式。 也就是说,一个健康人护理两个残疾人,提供全天候照顾和监控服务,开展简单的医疗和康复训练。 形成了集扶贫、康复、避难劳动为一体的贫困残疾人集中抚养服务模式,聘请部分贫困家庭的家庭成员作为照顾者,也达到了“养一个人,解放一个群体,让家庭富裕”的目的。 目前,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实务部署,铁山港区在南康镇建成了大型养护设施。 该中心约有400张床位,可以容纳全区所有能源流失、劳动力流失的贫困者。
(/h ) )“年是摆脱贫困接受工作的一年,时间更加紧迫,任务更加艰巨。 ”刘忠华表示,该区对照国家“两不愁、三保障”、自治区贫困家庭“八有一超”、贫困村“十一有一低”的脱贫帽子标准,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大致标准,采取了切实的措施,今年该区剩下的
/ h// h// h /
/ h// br// h /
/ h// h// h /
/ h// h// h /
标题:“铁山港区走出特色扶贫开发之路”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2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