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4字,读完约3分钟
/ h// h// h /
(/h ) )摆脱贫困的家搬到了宽敞明亮的洋房,生活变得很舒适。 吴杰摄
夏末的白天,骄阳如火。 合浦县闸口镇珠岭村委会大岭村脱贫致富户韦爱英顶着烈日,在自家院子里晒花生。 这个村子的驻村第一书记刘世东正好路过,下车和她谈了话。 刘世东驻村工作6年,基层工作能力得到锻炼,到哪里都能和村民在一起。
珠岭村位于闸口镇西北方向,村民经济收入以种植水稻、豆角、玉米、花生、甘蔗、木薯、果树、林木和养殖家畜家禽为主。 珠岭村是“十三五”贫困村,有31户贫困家庭(包括9户退出) 131人。 年以来,援助组织为了消除贫困多次招募员工、出钱出力、协助处理难题。 驻村职工住在村里,以村为家,为珠岭村的快速发展倾注了心血。
刘世东说,以前珠岭村村的道路状况极差,天气晴朗,尘土飞扬,阴雨连绵。 而且,由于土质的缘故,一些陡坡道路逐水变湿如泥,村民在雨天出行非常不便。 驻村职工队多次协调有关部门,带领技术人员跑下楼进行地质测量,确定施工方案。 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珠岭村完成了11.3公里的道路硬化。 目前,珠岭村所有自然村的村道都实现了硬底化。 村里的老人都说:“以前下小雨路上全是泥,现在下再大的雨也不怕。”
饮用水的安全问题本来也是村子里的“老大难”。 以前村子里只有地表水浅井,下雨浑浊,干旱没有水吃。 为了彻底处理这个难题,驻村职工队逐一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动员后备公司力量,多次协调扶贫、水利等相关部门,落实项目和资金,最终接入十字社供水管网,还为22户贫困者免费
最令村里的群众开心的是,驻村职工队积极奔走,加速了村里电网的改造和互联网的全面覆盖。 在改造电网之前,由于经常跳闸,很多大众家里的空调等电器没有正常采用,而是作为摆设。 不仅如此,生产电力也受到影响,制约了快速产业发展。 互联网的全面覆盖,让大众随时可以上网、看电视。 疫情防控期间,大家及时了解政府相关政策要求,自主配合防控工作的在家学生也和城市学生一样,享受着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
道路畅通,水变清,电来了,珠岭村的集团也摘下了无资源、无资产、无资金的“三无村”的帽子。 驻村员工队伍自主与后备公司信息表达、扶贫、农业、林业等主管部门对接,成为项目招商员。 目前,村委会引进了当地黑猪养殖项目和龙果种植项目,利用上级合作资金参与星岛湖肉鸽养殖项目、仙人桥水稻种植项目等。
经过驻村工作人员几年的努力,珠岭村各方面有了很大改善。 2019年底,所有贫困者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达到“八有一超”的要求,摆脱一切贫困,实现贫困发生率清零。 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6.5万元,实现了连年增长,全村也达到了“十一有一低”的摘帽标准,顺利脱贫摘帽。 下一步,该村将继续引进产业项目,稳定扶贫成果,带领群众快速发展产业,为农村振兴夯实基础。
/ h// h// h /
/ h// h// h /
/ h// h// h /
标题:“告别“三无”奔小康”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2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