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4字,读完约4分钟

铁山港区最近举办的“新时代新作”的民众宣传活动,通过摒弃以前流传的“满堂浇水”,结合“说”和“唱”,让大众学习如何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这是铁山港区不断创新理论宣传模式、做法的重要举措,实际上,以直接、比较有效的做法,实现基层理论宣传的零距离、全面覆盖,努力将党的声音直接传递到基层。

“铁山港区畅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领导带学的对比实效性很强

今年,铁山港区召开“新时期新跨越”领导干部大礼堂,历时两年,由区委书记先导,区四个班子领导,区、镇各部门、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一次上台,分别是分管部门、分管领域、联络镇(村)

大礼堂活动将结合“讲、评、促”开展,领导干部走上讲台,分享学习体验,拆解快速发展形势,研究实务实际问题,交流经验方法,探讨快速发展思路,提出快速发展措施。 各部门在学习中围绕本部门、本系统如何实现新的飞跃,进行交流探讨,致力于将理论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快速发展的能力。 目前,该区“大礼堂”已开办12期,整个培训对象精准、文案精准、对照性、实效性强、分解问题脉络迅速发展准确,是十九大精神的学习、推进,也是事业的动员。 例如,区委余兴国书记向全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宣传“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铁山港产港城绿色快速发展”,铁山港市优质

“铁山港区畅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宣传老百姓促进一般化大众化

今年,该区进一步深化“百姓宣传”,开展“新时期新作”百姓宣传工作,8月至9月进入机关,进入乡镇,进入社区,进入农村,进入渔港,进入公司,集中精力。 以前流传的努力摒弃“满堂灌溉”的“唱”,是指新聘请4名民间杂技演员担任宣传团成员,以鸡调、快板等具有当地特色、大众喜闻乐见的元素,以文艺说唱的形式展现出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 “谈”,是来自各行各业一线的8名人士结合自身岗位和自身经验,用人民的语言、人民的体验,讲述习大大总书记视察铁山港、十九大胜利召开后,自身感受到的铁山港区新的快速发展新变化,牢记初心,砥砺

“铁山港区畅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与众不同的“百姓用语”,由百姓讲述、给百姓听、在百姓下讲述、“讲故事的体验”和“唱戏的孩子快说”相结合,由“普通话”和“地方用语”组成,在什么山中

互联网课堂的突破时间空之间的界限

该区根据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经常将政务自媒体“活力铁山港”“热土铁山港”,开设“指尖微教室”,每月发表两期以上的“微教室”文案,阐述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 方便干部群众利用零碎时间学习, 组织部门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结合“两学一做”“三会一课”的学习教育活动,每月两次以上各村(社区)党员干部群众 营盘镇石村远程教育基地经自治区批准,成为全区远程教育学用示范基地。

“铁山港区畅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因地制宜扩展传达的点和面

该区积极探索通向基层的宣传渠道,打造“一镇一品”特色企业品牌。 例如,兴港镇今年投入20万元提高“同心广播”的发布质量,将党的呼声同步发布到该镇14个村(社区),全镇1000多名党员就可以轻松实现在家门口上课。 营盘镇通过文体活动教授音乐,大力开展具有渔港特色的“文化下乡”、“送戏进村”活动。 南康镇大力推进主题教育文艺晚会“村村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党的呼声送到千家万户。

“铁山港区畅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该区还积极着力建设“新时期讲习所”,建设新型农民队伍,提高干部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水平和生产技能。 目前,完成了一个镇级、16个村级讲习所的建设,从事区级教师人才库的建设,年内全面覆盖了区、镇、村委会讲习所的建设,努力将理论宣传阵地扩展到基层所有细胞。

标题:“铁山港区畅通基层宣讲最后一公里”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11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