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59字,读完约4分钟

/ h// h// h /

圣女学校旧址。 几美摄

北海市人民医院用地内,二层的西式建筑古朴凝重。 大楼前的池子里,刻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字样的党徽引人注目。 这座建于1890年的小楼是英国“安立间”教堂在北海设立的第一所女子学校,被称为圣女学校。 近代,北海有英法德等国开设的教会学校,现在只有贞德女子学校的旧址。

“这里走出两位巾帼英雄探访北海贞德女校旧址”

圣女学校出现了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青年,共产党员坚守初心,见证了坚定不移的革命信仰。 南路第一位女共产党员钟竹筠于1921年秋季入学贞德女子学校提供便利。 在校期间,南路地区最早的革命领袖之一韩盈几次来学校看望钟竹筠,拿了一点进步刊物给她浏览。 受韩盈的影响,钟竹筠接受革命思想,走革命道路。

“这里走出两位巾帼英雄探访北海贞德女校旧址”

从圣女学校这座小楼出发,钟竹筠在北海播下了革命的种子,传达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她经常向同学解释《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在进步学生中积极传阅学习,分发革命书刊报纸,向同学们宣讲革命道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意义。 号召学生们关心国家大事,参加政治斗争,剪辫子留短发,用实际行动激励革命,培养渐渐有新思想的青年,特别是培养了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青年,为中共北海地方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

“这里走出两位巾帼英雄探访北海贞德女校旧址”

1925年5月钟竹筠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10月,受中国共产党党组织派遣,钟竹筠在钦廉地区展开党建工作。 1927年,她组成中共防城县第一个党支部东兴支部,担任支部书记。 同年9月,她被国民党逮捕并关押在北海。 入狱两年来,钟竹筠受到威胁和酷刑,始终是保守党的秘密。 1929年7月,钟竹筠在北海西炮台刑场(现岬路桂皮仓附近)英勇牺牲,享年23岁。 钟筠是南路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是第一位在北海牺牲的女共产党员。

“这里走出两位巾帼英雄探访北海贞德女校旧址”

从圣女学校出来的另一位北海女英雄。 沈青,北海市人,原住海城区珠海中路8号。 1922年,沈卓青就读于圣女学校,接受革命思想的清洗。 1926年初,她和张德恩、张达超、罗道诚等人参加了反对当时学校导演董恩典非法开除进步学生的停课斗争,反对帝国主义,和张达超、罗道诚等租用另一所民房开办超光女子小学,和元贞德女子学校在社会上接受辍学儿童。

“这里走出两位巾帼英雄探访北海贞德女校旧址”

圣女学校被迫停办后,沈卓青积极投身北海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洪流。 1927年春天,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7年白色恐怖袭击期间,沈卓青在广州与邓颖超、顾梦觉、陈铁军等同志一起在地下工作。 1927年4月15日,广州大屠杀前夕,沈卓青获悉反动派将在广州进行大屠杀,冒着生命危险立即通知广东省妇女委员会委员陈铁军和因分娩住院的邓颖超安全转移。 中共省委机关被破坏后,沈卓清随省委机关撤到香港,承担香港穗之间的秘密联络工作。 她很冷静,多次脱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1930年农历除夕,沈卓青在广州执行任务时被叛徒指认,不幸被逮捕。

“这里走出两位巾帼英雄探访北海贞德女校旧址”

(/h ) )在受到残酷折磨时,卓青遍体鳞伤,滴血,多次昏厥,但她没有透露任何秘密。 第二天,联系人同志安全转移。 女英雄沈卓青以强烈的革命意志保护着党的机密和同志们的生命。 10天后,这位优秀的地下交通人员在广州红花冈刑场壮烈去世,享年24岁。

“这里走出两位巾帼英雄探访北海贞德女校旧址”

英雄死了,但精神永存。 圣女贞德旧址的二楼室内墙面上,陈列着两位女英雄的生平事迹,推动着后来者的英勇奋斗和钻研。 北海解放后,贞德女子学校被北海市人民医院录取,2001年6月25日被指定为全国重要文物保护机关,现为北海市人民医院党员政治生活室,是北海市直机关党内政治建设示范点。

“这里走出两位巾帼英雄探访北海贞德女校旧址”

/ h// h// h /

/ h// br// h /

/ h// h// h /

标题:“这里走出两位巾帼英雄探访北海贞德女校旧址”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1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