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2字,读完约4分钟
社会保障是保障群众生活的重要一环,今年北海市政府的实务报告中提到“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主要涉及就业、社会保障、困难人员救助等多个方面。 我市各相关部门围绕市政府业务报告,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民生为导向,切实提高我市社会保障水平。
继续加强就业稳定和民生维持
今年,市人社局将继续加强要点稳定就业、保证民生的工作落实。
一季度,我市在落实稳定就业保障方面就业成效明显,共向178家公司发放稳定工作增员补贴333万元,惠及职工9648人。 累计发放就业见习补助金、创业支援补助金等各高校毕业生就业补助资金共计120多万元,惠及高校毕业生群体约1000人。
今年,我市人才社会部门将继续积极落实各项就业补助政策,为高校毕业生、贫困劳动力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以推进北部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为重点,优化人力资源政策体系,提高市场配置水平。
继续密切组织社会保障网,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确保基本养老保险入库参保率达到90%。 继续实施降低社会保障费、稳定返还失业保险、扩充失业保险的政策,支持公司降薪、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要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持续加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要最大限度地保证成果,保障政府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特困者、脱贫人士、重度残疾人、贫困残疾人、脱贫后持续两年的特殊困难等 落实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代扣代缴政策,确保待遇得到充分发放,帮助农村振兴。
着力扩充工伤保险,探索制定《北海市工程建设项目工伤保险实施办法(试行)》和《北海市工伤预防费录用管理实施办法》,大力推进建筑、铁路、公路等新建开工建设项目加入工伤保险,中小民营公司
民生驱动器保障网 [/H2/]/H2/]
从今年4月1日开始,我市实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新标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850元/月/人提高到1000元/月/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6000元/年/人提高到6800元/年/人。 这是北海市连续第六个年头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市民政局继续大力实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紧密组织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 全面实施特困救助支持政策,加强临时救助与扶贫政策的联系,及时扶贫和新增贫困人口。 提高残疾人补助金发放标准和覆盖率,整合简化认定程序,尽快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保障范围。
为了确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不漏于一户,不落于一户”,市民政局将继续密切抓好查漏补缺工作,密切监测、预警潜在困难群众,监控脱贫人口中的边缘人群。 指导各县(区)民政部门加强扶贫、残联、人社、医疗保险等部门的对接,对最低生活保障、特困、孤儿、实际上抚养子女的残疾人救助对象和各种困难群众进行数据比对,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 提高残疾人补助金发放标准和覆盖率,整合简化认定程序,尽快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保障范围。
全面推进“三事通解”温暖民心[/s2/]
保障性住房问题也是重要的民生问题。 2019年11月,我市恢复江苏路公租房建设项目三期工程。 该工程建设公租房990套住房,总投资额18000万元。 截至今年3月底,江苏路公共租赁项目3期工程2幢外墙装饰装修完成80%,室内装饰装修完成20%,年投资1200万元,累计完成16100万元。 这项工程完成后,将比较有效地缓解我市的公租房问题。
去年,我市开始建设“解忧超市”,开通了“为大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市已建成89个社区“解忧超市”和58个其他类型的“解忧超市”,其中银海区51个村庄(社区)“解忧超市”的建设实现了全面覆盖,“三事”
今年,我市将继续全面推进“三事通解”,实现社区“解忧超市”的全面覆盖,建立处理群众“三事”的长效机制,解决群众的忧患、烦恼、烦恼。
/ h// h// h /
标题:“多举措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2021年北海市政府从业报告解读(二十二)”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8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