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75字,读完约6分钟
/ h// br// h /
据了解,年的花费年主题为“品质花费美好生活”。为迎接即将到来的“3·15”客户权益保护日,对比老年保健品夸大推广、微信购物维权难等花费热点、疑点,市工商局12315客户投诉举报中心提供了一点典型花费范例,以此为客户答疑解惑。
轻信保健品推广功效老年人被忽悠基本案情:
年12月6日,崔老先生来电举报,某企业北海从业站多次在21度酒店二楼举行老年人集会,每次都是早上6点多左右举办,在集会上推广保健品功效可抗老化、抗癌、预防多种疾病等,夸大推广,诱导老年人购买。崔老先生因为此被忽悠购买了4980元的保健品。其希望工商部门对该企业进行查处,以免越来越多老年人上当受骗,同时要求退货,拿回货款。
解决结果:
根据《客户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经营者向客户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比较有效期限等新闻,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推广。经大学园区工商所调解,商家已退款。在此,工商部门提醒广大老年朋友莫轻信保健品推广的药用功效。
因宝宝生病提前终止合同却被多收钱基本案情:
年12月,方先生向12315中心投诉:其妻子生完宝宝后,入住北海市某母婴护理中心,当时签订合同是28天共计17800元,其中5000元是定金。因第七天婴儿出现黄疸,到医院检查后,小孩需要住院。当时方先生与护理中心说要终止合同,护理中心说没问题,但是结账时却以前期护理项目较多,按每天635元的1.5倍收取费用(每天平均635元,1.5倍即每天954元,8天共7632元),而且称由于客户原因违约,扣除5000元定金,共计收取12632元。方先生觉得收钱不合理。
解决结果:
城东工商所接到投诉后,查看了双方签订的月子护理合同。该合同第十二条有约定:产妇或婴儿因疾病、健康状况不佳或其他不可归责于甲方的情形,可以终止合同。乙方应按已发生的服务项目进行收钱。而根据《合同法》第九十三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条件。解除合同的条件成立时,解除权人可以解除合同。
因为此,婴儿因黄疸必需住院,属于约定的合同解除情形,经过调解,商家同意将多收的款项退回给客户。
手机买了3天有问题商家只换货不退货基本案情:
年9月21日,吴先生在北京路某店购买了一部苹果手机,24日手机出现通话电流杂音、声音不清楚等问题,商家返厂检测确认是手机质量问题,但却只同意更换,拒绝退货。吴先生联系苹果售后确认这种情况是可以退货的,但商家仍一再只能换货。吴先生很困惑,只能求助12315。
解决结果:
据了解,根据《移动电话机商品修理更换退货责任规定》第十一条:自售出之日起7日内,移动电话机主机出现附录3《移动电话机商品性能故障表》所列性能故障的,客户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者修理。客户要求换货时,销售者应当免费为客户更换同型号同规格的移动电话机。客户要求退货时,销售者应当负责免费为客户退货,并按发货票价钱一次退清货款。
根据关联规定,吴先生的手机购买不到三天就出现质量问题,可以选择退货、换货或者修理。客户要求退货时,销售者应当负责免费为客户退货,并按发货票价钱一次退清货款。经城中工商所调解,商家为吴先生办理了退货,退回手机款5600元。
残障人士游园意外受伤景区拒担责基本案情:
年10月1日,12315中心接到陈女士的求助电话。其亲戚早上去福成镇某花园景区游玩,被马咬了手指,现需要打五次狂犬疫苗,共需2000多元,但公园负责人不愿承担责任。被咬伤者为聋哑人,只能委托陈女士求助12315。
解决结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客户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应当保证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对可能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商品和服务,应当向客户作出真实的证明和确定的警示,并证明和标明正确采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做法以及防止危害发生的做法。
参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规定:从事经营活动或其他社会活动的单位、公民,负有对关联公众在合理限度范围内的安全保障义务。未尽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所有人身损害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根据以上关联法规规定,园方负有部分责任。经福成工商所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商家已对客户进行赔偿。
微信购物需谨慎有实体店铺好维权基本案情:
微信购物已经成为当下新兴的花费方法,但维权纠纷也更多。年4月8日,章小姐通过微信购买一个佛像,价钱80元,只知道店家在北海市海城区某大厦g座,微信店名为某某秀丽珠宝。该佛像寄到时发现有质量问题,商家同意退货但不肯承担邮费,故请求工商部门帮助。
年4月10日,江西李小姐来电向12315中心求助。其经朋友介绍通过微信购买一批红木家具,共付款27100元,收货后发现沙发和茶几桌腿处有断裂,经检测不是物流方责任。店方承认责任,汇款2000元并派人上门维修,但从业人员检查后确认无法维修至无痕迹。李小姐要求退货,商家不肯,多次信息表达未能处理。
解决结果:
章小姐的范例,因该大厦g座无法找到挂有某某秀丽珠宝招牌的店,章小姐也无法提供该店详细地址和联系电话,最终无法维权。
李小姐的范例,经工商部门查实,该店有实体店铺,并在北海市工商局登记注册。因为此侨港工商所执法人员联系了商家并进行调解,商家同意再补偿1000元给李小姐,李小姐接受补偿。
工商部门表示,微信只是社会交往软件,不是电商购物平台,不像淘宝、京东等平台买卖双方都受第三方信息平台的制约和监管。微信购物遇到纠纷,维权上往往比通常网购更加麻烦,客户需提供商家店铺具体地址、联系方法和双方网上交易记录等证据,投诉到对方所在地工商部门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很多微商未进行实名认证,也未在工商部门登记,更没有实体店铺。因为此广大客户网购还需选择正规购物平台及关注卖家的真实新闻,建议选择有实体店铺,并在工商部门登记备案的商家,并且观察留存证据,截取聊天记录,留存付款新闻、卖家姓名、身份证号等凭证。
/ h// br// h /
标题:“花费维权还需“睇真啲””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7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