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71字,读完约2分钟
/ h// h// h /
福成镇大坎村蔬菜大棚栽培基地的工人们正在装箱辣椒。 蒋均拍
/ h// br// h /
《扶贫先扶志》。 近年来,银海区积极探索“造血式”扶贫,通过“先建后补”、“拿奖代补”的产业扶持模式,引诱贫困者“先动手后拿钱”,引诱贫困者“等待、依靠、依靠”
日前,银海区组织开展了年初的产业项目检测工作。 结果表明,产业扶贫推进脱贫攻关的成效显著,更多的贫困人群逐渐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银海区首批产业项目投入资金270.4万元,其中全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32万元(中央165万元、自治区67万元),区本级补助资金38.4万元。 该区支持592户贫困家庭快速发展豆类、甜瓜、茄子果类、甜瓜类等特色农业种植3941亩吸引43户贫困者快速发展大棚水果蔬菜种植,吸引种植129亩的256户扶贫对象, 吸引6个贫困家庭快速发展自选特征产业。 对新建大棚种植蔬菜的农户,每亩补贴8000元; 在快速发展豆类、对虾等种植项目和其他自由特征产业的情况下,脱贫家庭每人补贴2000元,未脱贫家庭补贴3000元。 预计每户贫困家庭每年增收8000元以上。
福成镇三合口村贫困人口黄光明今年种植了5亩甜瓜,截至4月26日,甜瓜已达到1.3万元。 “今年甜瓜收成好,政府给了我栽培补助,所以现在的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虽然很辛苦,但是数一下自己种的甜瓜赚的钱,就会发现生活很甜,比这个甜瓜还甜! ”。
为了切实把握产业扶贫,该区除了通过“先建设后补充”的产业扶持模式提高贫困群体内的生活动力外,还通过“党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贫困群体”的快速发展模式, 全区4个贫困村有贫困者参加、村干部持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顺利。 截至4月底,大坎村民共收入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约33万元,其中甜瓜收入9826元,辣椒收入25.3万元,苦瓜收入7.4万元。 此外,该区还给予各贫困村28万元村集体经济项目快速发展扶持资金,各村利用扶持资金积极快速发展大棚蔬菜、鹅养殖、光伏发电等项目。 该区贫困村光伏发电项目于年底成立,目前4个贫困村光伏发电项目已全部完成建设并接入电网。 镇东星村太阳能发电项目面积200平方米,今年3月26日率先完成并网业务,至5月2日发生电量2219度,并网价格按0.87元计算,月平均东星村收益约增加2000元。
标题:“产业扶贫“拔穷根””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6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