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2字,读完约4分钟
/ h// h// h /
干部群众到西场革命老区武装斗争史迹纪念馆接受党史的学习教育。 罗摄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前进方向。 》4月12日,市委党史研究室支部书记黄先率领支部全体党员干部前往合浦县西场镇批江村委会大江村大风江口战斗遗址,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瞻仰圣地,缅怀先烈,进一步坚定了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
西场大风江口战斗遗迹是解放战争时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24连队3连队的活动场所。 西场镇革命老区促进会会长陈旭介绍,战争时期的西场革命老区包括今天的西场镇、沙岗镇、乌家镇、党江镇和毗邻的石湾镇以及钦州那丽地区。 1938年秋,中国共产党西场党支部建立。 第二年8月,中国共产党西场区委员会成立。 即,着手组织建立青年抗日先锋队总会,设有10个分会和西场少年抗日先锋队,会员共计400多人。 青抗会会员中共党员83人,组织了100多人大刀队,在西场镇附近的牛圩坂进行抗日武装斗争和军事训练。 随后,青抗会重组为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第三支队西场大队,设有三个中队,从此开始了历时五年多的艰苦独立武装抗日游击战。
抗日战争胜利后,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解放战争。 南路特委将转战廉江、遂溪等地的合(浦)灵)山)队重组为合灵独立营,辖灵山连、南康连、西场连、白石水连以及小江大队、合灵南中队和各地武工队,原地重复多次武装斗争。
1945年冬天,灵南中队和白石水队迅速发展成合灵大队。 1946年夏天,南康连迅速发展为南康大队,同年秋天,与白沙队一起整编为东南大队。 1947年初,合灵南中队重组为南路人民解放军直属独立第一营,灵山莫平大队重组为南路人民解放军直属第二营。 1947年5月,在钦廉四属特派员的领导下,将直属第一营东南大队(白石水赖作亮连、西场队)和灵山的部分队重组为粤桂边区人民解放军第24团(后为新六团)。
1948年10月,人民解放军24连队3连、10连(简称西场部队) 100多人驻扎在西场镇西南欧屋扫管岭村。 由于反动分子告密,国民党广东省保9团和西场自卫大队共200多人,准备向西场部队驻地进攻。 了解敌情,我军指挥官迅速做好战斗准备严防,敌人进入阵地后,受到我军的迎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战,并在我军外援的协助下,长期未能进攻的敌人见形势不妙,即溃逃西场。 由于我军背靠大海,盘旋困难,在冲破包围后,也向东北方向的鲎港桥、凤凰头撤退。 退守在西场圩内的敌人以为我军在迂回围攻,吓得我缩在圩内出不来,我军得以顺利转移到游击队区域。
同年11月11日,人民解放军24连队3连20多名士兵在克钦边境的大风江口一带进行海面活动。 由于天气骤变,停泊在红树林休息的我军士兵突然遭到反动武装的袭击。 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我军官兵奋起反击,在激战中,敌人不多,连长陈冠有、战士黄阿五、黄二哥、文瑞彪等相继牺牲。 陈冠有连长中数弹,壮烈的牺牲者39岁。
(/h ) ) )根据当时的形势,由于敌人强、敌人弱,处于海岸线不利的战斗环境下,为了不造成更大的伤亡,被海上包围的我军官兵冲破包围,迅速登陆,持续深入大江村的小楼抵抗敌人。 在粮食紧缺的情况下,战士吴清益、鞖玉蕴、文标等4人在烈火中英勇牺牲。 在战斗中英勇受伤的士兵许弟、吴阿四也因无力撤离战场而相继被敌人杀害。 据报道,在当天大风江口的反敌战中,共有10名士兵遇难,是西场部队在反“扫荡”斗争中损失最大的战斗。
70多年过去了,如今的西场镇批发江村委员大江村,这片曾经沉浸在青春热血中的土地,草木茂盛,绿树成荫,昔日的战场已经成为和谐的家园。 当年为人民解放而英勇战斗的英雄们用血肉构筑的不朽纪念碑,永远耸立在珠乡大地上,与山河同日月同辉。
/ h// br// h /
标题:“耸立在珠乡大地上的不朽丰碑探访西场大风江口战斗遗址”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