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1字,读完约2分钟
近日,总投资16亿9000万元的银滩“6+n”项目集中开工。 在众多的项目中,牵动着众多市民和游客心的是大型城市雕塑“潮”的重建。
“潮”的雕刻在被称为“天下第一滩”的北海银滩海滩公园内。 由当时的中央美术学院北海籍教授魏小明于1992年设计创作,1993年10月完成。 雕塑全高23米,球体直径20米,整体外形为镂空空的不锈钢球体,表现了北海蟑螂呼声的国外南珠形象; “南珠”的外侧是用波纹图案雕刻的,象征着汹涌的潮水。 然后,七个人各自有神韵的美丽少女像包围着四周,仿佛七个婀娜的仙女降临,降临在银色闪耀的银滩上,在大海之间翩翩起舞。 “潮”雕刻底座的水面上有由3000多个喷嘴构成的大型音乐喷泉,其规模之大,被誉为“亚洲第一音乐喷泉”。
《潮》雕塑以其雄伟的气魄、全新的设计、昂扬的时代精神,从出生就成为诠释北海城市精神的最具代表性的形象,成为北海人自豪、外地人仰慕的艺术圣地。 在这25年间,“潮”雕塑前相继举行了北海国际珍珠节、央视《同一首歌》、北海国际沙滩文化节、环球小姐运动会总决赛、第24届客家联谊会开幕式、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第一场等多项重要活动。 这座地标性的城堡雕塑,以城市看守的姿态见证了北海潮起潮落和复兴,可以说传达着海纳百川、环广西壮族自治区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第一站等许多重要活动
但是,《潮》的雕刻也有不足和遗憾。 其作者、现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科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魏小明向记者表示:“目前的‘潮’雕塑本身是半成品。 25年前创作时,由于材料和施工技术的限制,只能用标签低、耐腐蚀性不高的不锈钢制作球体部分。 由于没有先进的冲压成形设备和技术,所有的不锈钢造型都是用人工锻造制成的,完成质量没有达到艺术作品的最高要求和理想状态。 更重要的是,制作“潮”雕刻时,七位少女雕刻并未按计划铸造成永久的青铜材质,而是被玻璃钢取代,如今已达到材质寿命的极限。 ”
《潮》雕塑重建的第二个原因是从安全性角度出发,25年来,由于历史超强台风不断来袭,多年的滨海高盐高潮高腐蚀环境的影响,内部钢结构已经严重生锈,表面不锈钢光泽完全消失,人物雕塑破损,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
“潮”雕塑的重建,也是众多市民和游客的期待,我相信重建的“潮”会华丽转身,变得更辉煌。
标题:“北海城市雕塑《潮》将华丽转身写在《潮》雕塑重建之际”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61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