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1字,读完约2分钟
/ h// h// h /
(/h/)照片:村民空闲时在农家书屋学习养殖知识。 杨菲摄
对农民来说,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常事,但由于病虫害种类繁多,解决许多病虫害必须依靠专业技术人员。 但是,自从福成镇山梓村村的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建成并被录用后,许多村民都学会了自己对农作物对症下药。
2月20日下午,记者在福成镇山梓村综合服务中心二楼的农家书屋看到,几个村民正在津津有味地看书。 书中的书涵盖了历史、文化、经济等方面,但最陈列的是有关农作栽培的书。
“这些书对我们帮助很大。 ”村民黄瑞莲说。
记者了解到,黄瑞莲家里种了3亩豆角和9亩甘蔗,在生长过程中豆角和甘蔗会发生各种病虫害。 以前,遇到病虫害时,她经常要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回家,或者摘下遭受病虫害的作物的叶子送到技术人员家接受诊断。 农家书屋建成后,她空闲的时候在书屋读了专业书,用对比的方法学习了管理方法。 目前,她已经掌握了一些豆角和甘蔗栽培方面的知识。
除了农家书屋外,舞台也是村民们录用频率较高的服务设施。 今年67岁的王锡莲是山梓村委会文艺队的领队,她告诉记者,山梓村委会共有3个文艺队,共有30多名成员,平均年龄42岁。 在舞台还没完成之前,她们的日常生活很无聊,农活结束就只能聊聊天,散散步。 舞台建成后,村里同龄的朋友们自发组成文艺队,利用闲暇时间练习广场舞、做健身操,消磨时间也锻炼了身体,邻里关系也更加和睦了。
山梓村第一书记莫黎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村级综合服务中心招聘后,群众赌博、无所事事的现象减少,健康文明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多,农村基层的精神文化生活大为丰富。
记者了解到,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集普及文化、党员教育、科普、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目前已成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主要阵地。 目前,全市按照人员、场地、设备、流程、互联网、经费等“六有”标准,已基本完成341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的标准化建设,到了节日,大部分村级综合服务中心都可以积极开展活动。
标题:“服务中心好 村民笑开颜”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