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3字,读完约3分钟
9月20日上午,在明媚的阳光中,记者走进铁山港区南康镇秋风塘村的市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养护示范基地,院子干净宽敞,几个残疾人坐在护工树下闲聊,悠然自得。 “他进来了,精神状态好多了。 我也轻松了。 可以安心地去工作。 ’重度残疾人李八弟的哥哥李建华高兴地说。
(/h ) ) )“照顾一个身体,拖累一个群体,导致贫困家庭”是重度残疾人家庭的真实写照,这类人的问题是目前脱贫攻关最困难的“硬骨头”之一。 年9月,我市贫困重度残疾人集中供养扶贫示范基地正式建成并启用,以贫困家庭二级以上智力、肢体残疾人为目标集中供养,解决重度残疾人脱贫难题。 该基地在全区尚属首次,率先走出了扶贫新途径。
“重度残疾人的生活、护理、安全等各个方面都是贫困家庭的巨大负担,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时间和物资,也束缚了家庭劳动力。 ”蔡联富基地主任说,家庭成员中有严重残疾人,意味着时间、经济等方面的矛盾难以解决,家庭成员多,老养残的家庭更难摆脱贫困。
今年42岁的李八弟出生于南康镇三塘村,患有智力等多重障碍,生活不易自立,一言难尽。 入住前由哥哥李建华照顾。 平时,李建华要去种地,所以必须把他放在家里“放养”。 照顾不足的李八弟经常躺在地板上,和猪和牛去睡觉,也到处磨磨蹭蹭,由于长时间的营养不良而身体瘦弱。
去年进入托基地以来,李八弟承蒙您的关照。 该基地实行“1比2”护理模式,1名护理人员护理2名重度残疾人,执行全天候监测和护理服务,开展简单的康复训练。
该基地面积400多平方米,共有3幢平房,办公室、厨房、餐厅、6间饲养室,各饲养室配有护理床和陪护床,空调、彩色电视、。 院子里不仅有体育器材,还有农田,残疾人借此锻炼身体,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志愿者也前来开展对照性的康复活动。 现在李八弟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饭后可以自己洗碗。
“早餐有粥、馒头、乌冬面,每天有牛奶,正餐三菜一汤,有菜有肉,每天都不重要。 瞧,李八弟现在经常吃,白白胖胖的。 ’厨师何春兰说,残疾人一天有30元的伙食费。 残疾人入住后,生活质量提高,家庭束缚也得到缓解,减负。
(/h ) )“虽然必须在家照顾,但经济状况没有负担,护理不好,所以入住后我和他都轻松了。 ’当天来探望弟弟的李建华哀叹政府的政策很好。
目前,基地共入住10名重度残疾人、9名建设档案立牌贫困者、1名年过70的五保户。 聘用主任、卫生人员、厨师各1名、护理人员5名。 护理人员和厨师从村里开设的个体工商户中挑选,每月发放2000元工资,实现就近就业,扶贫、康复、避难劳动为一体,实现了一个人在基地工作,全家早日脱贫的目标。
梁德宗已年过花甲,是南康镇扫龙管委会老山村设立的一个档案贫困家庭,妻子智力残疾,一个女儿也患有智力残疾等多重残疾,生活不能自理。 梁德宗照顾妻子和女儿,靠打工勉强维持生活。 20多年来,家庭经济和妻子女儿的照顾这双重重担一直压在他身上,使他喘不过气来。 该基地建成试点后,梁德宗的妻女可以入住,吃掉全部包包,接受康复训练。 然后,他被录用为护理员,护理自己的妻子和女儿,每月可以领2000元的工资,同时实现了“脱贫”和“通过护理解困”。
目前,基地资金以财政支持为主。 其次我市将合并市、县级财政支出部分、扶贫、民政、人社、卫计等部门,部分投入集体经济,由社会各界捐赠部分思路,为村级重度贫困残疾人福利院日常运行提供资金保障。
标题:“集中托养开启贫困残疾家庭脱贫幸福路”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4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