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6字,读完约3分钟
9月25日凌晨2点20分,北海市第二中学的老师陈海波结束了他一生的最后一次旅行。 当天下午3点48分,在北海市殡仪馆沉浸在悲伤中的妻子黄健萍,按照生前他的愿望,在捐赠确认登记表上签字,完成眼角膜捐赠,今年年初,在北海成为第四例眼角膜捐赠人,至少可以帮助一名以上的患者再次见到光明。
陈海波生前是北海市第二中学的美术老师。
●年
陈海波对腹膜恶性肿瘤的诊断。 在长达8年的“抗癌”期间,陈海波知道自己身体状况正在好转,也经常出现想要提供内脏器官的想法。 痛心于疾病,一直没有付诸行动。
●今年9月17日
陈海波病情恶化,再次入院。 “不行了,捐赠我的角膜吧。 ’在床上,虚弱的陈海波对妻子黄健萍说。 “是的,我决定捐赠。 ’妻子回答说。 一句话是湿着22年的默契。 黄健萍告诉记者,自病危以来,不仅没有离开学校8尺讲台,陈海波一直担心的是捐赠眼角膜,这是他全身唯一符合捐赠指标的健康器官。
●9月25日下午
在捐赠角膜之前,北海市第二中学的同事们去殡仪馆为陈海波送行。 告别后,得知陈海波捐赠眼角膜,大家都表示:“有件意外。 这是他要做的事。 ”。
“即使化疗刚结束出院,他也要上好几次课。 那个时候,他已经瘦成骨头了,抱着大肚子。 “我工作了20多年。 作为学校艺术小组的组长,陈老师不接受工作,精心培养着年轻教师。 晚上为高考美术生进行了专业训练。 生病之前就是这样。 生病后也是这样。 ’想起一起工作的种种,大家的眼角都湿润了。 副校长惋惜地说:“陈老师在最后两个月之前,多次站在讲台上。”
25日下午3点左右,南宁爱尔眼科医院医务人员从南宁赶到。 沉浸在悲伤中的黄健萍,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目睹下,在捐赠确认登记表上签了字,完成了陈海波生前的遗愿。 随后,医护人员通过手术去除眼角膜,用冰袋保存,立即送回南宁。 埃尔眼科医疗专家表示,我国眼角膜供者率过低,角膜资源不足,角膜移植长时间“供不应求”。 陈海波的眼角膜可以帮助至少一个以上的患者重现光线。
/ h// h// h /
在市红十字会的见证下,按照陈海波生前的遗愿,黄健萍在捐赠确认登记表上签了字。 罗远燕拍摄
据 市红十字会报道,由于捐赠知识的普及,北海已经有很多爱心人士参加眼角膜志愿者。 根据中国人体器官捐赠管理中心的数据,北海已有580名器官志愿者,其中,从年开始连续3年出现倍数增长(年19人,年46人,年148人,2019年322人)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截至目前,4人成功捐赠眼角膜,6人完成遗体捐赠。
根据中国人体器官捐赠管理中心的数据,
北海已经有580名器官志愿者,其中,从年开始连续3年增加倍数(年19人,年46人,年148人,2019年322人)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其中,
标题:“你是我的眼!北海第4例眼角膜捐献者完成捐献”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