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41字,读完约4分钟
年8月1日是北海迅速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天。 从这一天开始,北海作为广西首次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正式行使了地方立法权。 四年多来,北海市人大常委会在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市委的大力领导下,各发挥人大在立法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创新立法模式,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三大立法权力,因地制宜地出台6部地方性法规
制定北海《立法法》并在《立法》中制定规则
作为广西第一个获得地方立法权的设区市,北海立法工作者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 如何立法,制定什么样的法律,如何保障立法质量? 这些都是摆在北海市人大常委会面前的严峻考题。
年4月18日,《北海市立法条例》正式施行。 这是北海获准行使地方立法权后,北海市人大常委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颁布的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也称为北海的《立法法》。 该条例为北海更好地行使地方立法权,实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基于法律的立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创新立法模式,使“不可能”成为“可能”
年是北海立法任务最重的一年。 根据自治区党委、北海市委的统一部署,这一年,北海完成了《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北海市红树林保护条例》、《北海市要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和《北海市合浦汉墓群保护条例》等5项地方性法规的立法任务,
但是,此时北海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立法工作的经验还很浅,人员不足,按照常规立法模式,要在短短一年内完成五项法规的立法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
重担压在肩上,北海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乃学果断打破规则,采取“内外合作立法”模式开展立法工作。 即在对内,设立5个立法工作小组,由市人大常委会5名副主任分别担任1个立法工作小组组长,由相关专门委员会牵头完成草案起草工作。 对外,积极借助外力,以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立法,内外合作,共同完成立法任务。
北海在全区新获得地方立法权的13个设区的市率先推行了这一措施。 北海市人大常委会多次在人大主导立法的基础上,让起草单位参与立法,比较有效地弥补了人大常委会自身立法力度不足的短板。 红树林保护条例除因自治区制定了法律地位更高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红树林资源保护条例》而搁置制定外,还创造了5项法规从起草、审议到批准在1个立法年度内完成的北海速度,得到了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聚焦民生的关心,制定“真的有用”的方法
民心所向,立法所向。 近年来,北海市人大常委会全面贯彻习大大总书记视察广西和北海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问题为导向,聚焦民生,加强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行业的立法,使民意融入立法全过程,开展立法后,判断工作并加以制定
年7月1日,北海市第一部实体法《北海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为城市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依据和尺度。
年7月1日,《北海市涠洲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正式实施,为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涠洲岛的生态环境撑起了“保护伞”。
年9月1日,《北海市合浦汉墓群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全国重要文物保护机构合浦汉墓群的保护、管理、开发、利用从此进入了一个有法可依的新时代。
年11月1日,《北海市沿海沙滩保护条例》正式施行,为北海的碧海银砂构筑了坚实的保护屏障。
年12月30日,《北海市重要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北海市珠海路-沙脊路-中山路、合浦县廉州镇中山路、合浦县廉州镇阜民路三个重要历史文化街区成为“护身符”。
5贴近北海快速发展大局,突出地方特色,贯彻立法与民意之间“最后一公里”的五大实体法。 一条铁戒律勾勒出城市文明一线、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保护的红线,北海天空更蓝、大海更清晰、城市更文明有序,得到了大众的广泛认同和好评。
标题:“因地制宜立良法 铁规戒律护珠城北海市人大常委会立法从业回眸”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4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