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88字,读完约4分钟

现在的粟山村,从来不是以种黄色粟为生的贫困村庄。 在各级党委、政府、驻村工作队和粟山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努力下,粟山村的各项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令人艳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村。

道路通向财道,种养业实现全面开花

随着营地网关公路的建设,粟山村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得到了繁荣和迅速的发展。 道路还没修好之前,全村养殖虾的村民只有20多家,现在有300多户村民建造虾池养虾。

村民卓安伟是营门公路建成后的受益农户之一。 卓安伟年轻时是军人,20世纪90年代退伍后,曾做过保安、渔夫等。 年,卓安伟辞去保安工作,决心回家养虾。 但是,随着养殖环境的恶化,对虾养殖成功的概率越来越低,一年三次的制造中,只有一次能赚钱。 由于卓安伟的虾池正好位于露营网关的中间,露营网关的建设给卓安伟带来了先机。 当时,铁山港湾内兴起了养殖鲱鱼,看到鲱鱼养殖的良好前景,卓安伟拿着虾池征收的7万多补偿金培育了鲱鱼。 当时,他收获了两万公斤的金枪鱼,短短四五个月就赚了十多万元。 今年,卓安伟养了泥鳅鱼,受益匪浅。

“种植养殖实现“全面开花”铁山港区兴港镇粟山村脱贫攻坚小记(下)”

(/h ) )露营门公路的开通改变了粟山村养殖业的结构。 营地网关建成后,不仅对虾的养殖面积增加了两倍,而且粟山村还引进了蟹、大牡蛎的养殖。 养虾业者翟莲在营区道路整修后,家里近10亩的虾池由原来的一年一次的制造增加到一年三次的制造。 为了增加利润,她养虾,放生螃蟹,实现生态立体养殖。 去年,劳耀莲一家通过养虾蟹收入近10万元。 年,劳耀莲投入养殖大牡蛎20多万元,今年清明节前,利润达到8万多元。

“种植养殖实现“全面开花”铁山港区兴港镇粟山村脱贫攻坚小记(下)”

随着道路基础设施的改善,粟山村的大规模栽培成为可能。 铁山港区富民源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志棠拥有200多亩农业基地。 兴港镇粟山村生态瓜果产业示范点落户该基地,主要种植甜瓜、西瓜、香蕉等。 这个示范点是使用大棚栽培技术和生态特色农业模式,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实现蔬菜无公害生产。 目前,该示范点初期投入250万元,带动就业人员20多人,带动农民群体每年增收约1万元。 吴志棠说,今年示范点种植甜瓜50多亩,总产量150吨,总产值75万元西瓜50亩,产量约125吨,总产值约20万元,预计整体示范点今年利润将达到50万元以上。

“种植养殖实现“全面开花”铁山港区兴港镇粟山村脱贫攻坚小记(下)”

产业扶贫有成效,贫困阶层的收入远远超过扶贫标准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工作队的努力下,小米山村紧紧围绕产业扶贫援助贫困群体。 近年来,贫困人口收入逐年提高,到了2010年人均收入达到6600元,远远超过了国家的脱贫标准。 一些贫困阶层自主创业,脱贫致富,然后让其他贫困阶层脱贫,为全村脱贫贡献了力量。

“种植养殖实现“全面开花”铁山港区兴港镇粟山村脱贫攻坚小记(下)”

由于生活条件艰苦,贫困者李昌宝几年前靠外出务工者微薄的收入维持家庭生计。 年末,李昌宝集资开办小型鞋面加工厂,不到几年,工厂就实现了每年盈利3万多的目标。 为了让越来越多的贫困人群脱贫,李昌宝带领大家成立了大牡蛎养殖合作社。 年,合作社养殖纯收入达到8万元,合作社的快速发展给贫困者带来了经济效益。 另外,李昌宝带贫困家庭吴桂明出海捕鱼,年吴桂明家庭年收入达到7298.5元,盖了两层楼。 让贫困阶层蓝永华在南康做生意,全年蓝永华家庭年收入达到4385.18元。 黎基重新发挥自身土建技能,实现灵活就业,年黎基新家庭年纯收入达到4684元。

“种植养殖实现“全面开花”铁山港区兴港镇粟山村脱贫攻坚小记(下)”

“现在我们养殖场有200头以上的羊,比去年年末建农场时多一半。 ”市采中心驻粟山村第一书记吴伟一提到村里的集体产业,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努力下,粟山村的集体经济取得了高速发展。 年末,粟山村在建设上投入的努比亚山羊项目,成为壮大村落集体经济的新途径。 为了向羊场提供饲料,该村计划投资80万元,建设杂交构树项目,目前已签订土地承包合同,8月底开始种植。

“种植养殖实现“全面开花”铁山港区兴港镇粟山村脱贫攻坚小记(下)”

此外,村集体资金出资的4号公路农家乐项目已建成出租,目前按出资额占比首次进行了分红。 村集体经济又进入停车场项目,该项目投资20万,合作期5年,每年可固定分红2.1万元。

下一步,粟山村将紧紧抓住铁山港区工业的大快速发展、铁山港东岸产业园的开放开发、以及粟山村位于海大道东端的快速发展契机,努力建设富饶美丽、新粟山。

标题:“种植养殖实现“全面开花”铁山港区兴港镇粟山村脱贫攻坚小记(下)”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4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