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8字,读完约3分钟

/ h// h// h /

合作社负责人李胜聪正在调查稻穗的情况。 吴杰摄

走在合浦县公馆镇陈屋村325国道沿线,一抬头,青黄的稻子浪随风起伏。 今年上半年,当地胜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土地流转办法,将原来荒废的100多亩荒地重新耕作变成了高质量的水稻种植基地。

“如果一切顺利,上半年水稻亩产将达到600公斤。 ”合作社的负责人李胜聪说。 58岁的李胜聪已经接近花甲,开始农业的是“老骥伏枥”。 今年上半年,他在农业部门的支持下,承包了120亩土地种植新品种水稻,亩产比以前传下来的品种高100公斤。 另外,他承包了50亩土地种植花生。

“复耕复种“长”出新希望”

公馆镇陈屋村、乘马村一带曾经荒废的土地。 入冬春季后,陈屋村通过土地流转等方法,重新耕种了近200亩荒地。 集水稻种植、蔬菜种植、猪养殖和家禽养殖为一体的胜聪农民专业合作社响应政府号召,通过土地流转办法重新耕作了100多亩稻田。 其次,如果当地水利设施进一步改善,合作社计划再增加300亩水稻种植。 并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注册商标、引进现代设施,在陈屋村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种植基地,带领当地农民转变产业结构,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实现脱贫和乡村振兴。

“复耕复种“长”出新希望”

年,村民李德谟一家通过生猪养殖摆脱了贫困。 多年前,他家因为和几个孩子读书变穷了。 近年来,在各级部门的支持下,李德谟一家开始养猪,效益好,因此其规模越来越大。 在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流行的“非洲猪流感”中,由于管理得当,李德谟家的母猪得以幸存。 现在,六头母猪成了李德谟一家财富的“王牌”。 据采访,母猪已产下40多头小猪,按每头1000元计算,收入至少4万元。

“复耕复种“长”出新希望”

据市总工会驻陈屋村第一书记罗红烈介绍,陈屋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000亩,其中稻田1800亩,农田1200亩。 总人口6844人,产业结构以种植水稻、玉米为主,养殖业为辅。 陈屋村年摆脱贫困脱下帽子,预计今年将有3户8人脱贫。 2019年陈屋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为55400元。

“复耕复种“长”出新希望”

与陈屋村人数多、产业结构单一的优势相比,各级部门积极实行就业扶贫,实现贫困者家庭前就业增收,制定了正确的援助计划,指导陈屋村建设“就业扶贫工厂”。 2019年,在合作公司市总工会的协调下,陈屋村获得县扶贫资金20万元用于土地购买,建设约200平方米的房子,出租给村民梁邦贤作为代工工厂,每年可获得1.2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劳动力40名和贫困者5名。

“复耕复种“长”出新希望”

为了帮助贫困家庭自力更生,继续完成陈屋村的“3+1”特色产业,今年6月1日,市总工会采用“爱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动员爱公司向陈屋村49户贫困家庭提供人均500元的20

公馆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部长邓远禹告诉记者,5月25日,公馆镇人民政府与广西文睿农业快速发展有限企业签署农业综合体项目合作协议,项目选址在公馆镇乘马村、陈屋村,项目用地面积800多亩,投资总额3000多亩 项目建成后,充分开发利用农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延伸农业产业链,快速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就业转移,增加农民收入。 项目落地,对陈屋村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快速发展、脱贫扶贫、加快农村振兴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复耕复种“长”出新希望”

/ h// h// h /

/ h// h// h /

/ h// h// h /

标题:“复耕复种“长”出新希望”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2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