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90字,读完约4分钟
/ h// h// h /
盐灶村的肉牛养殖基地。 吴杰摄
一进入铁山港区营盘镇盐灶村的肉牛养殖基地,头大的肉牛悠闲地吃草,工人们忙着打扫牛棚,添加草。 目前,铁山港区营盘镇盐灶村正在推进科学化、规模化、标准化,以快速发展肉牛养殖产业,促进农业增收和致富,促进脱贫攻坚。
盐灶村位于铁山港区营盘镇中部沿海,是“第十三个五年计划”时期的贫困村。 以前以“靠山吃山,依海吃海”的方式开展生产生活,但产业粗放低效、内生动力不足制约着盐灶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处理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单一的问题,开辟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框架,驻村职工经过充分考察调查,确定盐灶村以绿牧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培育龙头产业,建设示范基地 年,盐灶村通过贫困户和村干部入股、政府扶持等渠道,共计600万元(其中营盘镇509户贫困户和村“两委”干部自愿入股资金235.7万元) ),整合520亩荒废多年的土地,用于肉牛养殖场项目
“肉牛养殖基地项目以集中养殖为主,采取建立档案挂牌的贫困者纳入资本、还本付息的模式,直接造福贫困者,确保建立档案挂牌的贫困者经济收入长期化、快速发展后力量的保障。 》铁山港区绿牧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盐灶村支书黄平告诉记者,目前项目建设养殖规模养殖场400头,饲养西门塔尔、利木赞等品种肉牛290余头。
有了 产业,贫困阶层向上的动力和对摆脱贫困的信心就会更足。 “以前种田靠天吃饭,但如果收成不好就不好过日子了。 来牛场打工后,生活没有困难,生活也变得容易了。”在肉牛养殖基地,村民占据彩兰,把碎玉米梗和麦麸等混合的食物放入食槽里喂牛,和记者聊天。
占彩兰是一个建立盐灶村档案立牌的贫困家庭,有四口之家,其中三口患有残疾,需要长期照顾,无论占领彩兰多么勤奋,日子也很难过。 从精准扶贫工作开始以来,光肉牛养殖场和砖场这两个“投资”,占彩兰每年就能增加4800元的固定收入。 肉牛养殖场还为彩兰提供外卖,占彩兰农闲期在肉牛养殖场打杂,每月收入800元。 “幸好得到了政府的照顾。 我进入砖厂,牛厂有红利。 在牛场工作还方便照看房子。 还有木薯的栽培、花生的栽培,以及产业奖的补充,生活变得更好了。 ’谈到房子的变化,占彩兰感慨良多。
肉牛养殖产业结构的形成,不仅将为当地经济转型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而且将成为当地脱贫攻坚的新法宝。 “到目前为止,我们出售了37头肉牛,收入42万多元。 2019年,321名已年入股的建设档案挂牌贫困者首次获得本息12.74万元,村集体收入增收7万多元。 ”盐灶村驻村第一书记班玉玲说。 年末,盐灶村实现了全村的脱贫。 2019年村集体收入46.494万元,目前办档案办卡贫困者136户568人中,132户555人,贫困发生率低于0.5%。
“目前肉牛养殖场正在进行升级改造。 利用养殖场现有设施进行改建改造,原有用地总面积不变。 升级改造完成后,养殖场肉牛饲养楼数量将翻一番,养殖规模可达到600头肉牛。 ”班玉玲说,盐灶村还有4户13人尚未摆脱贫困,但对打赢脱贫决战充满信心。 下一步,盐灶村将推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加快肉牛养殖场升级改造、肉牛养殖基地项目投产收益扩大,同时着力构建大米加工厂、现代蔬菜基地等重要产业项目,建立村集体产业稳定增收机制 此外,通过政策引导、“因户政策”促进精准脱贫; 开展农业培育等技能培训,落实指导支持贫困群体产业快速发展的医疗补贴、公益性岗位安置等多项措施,确保贫困人群如期脱贫,决不允许贫困人群在小康道路上脱落。
/ h// h// h /
/ h// h// h /
/ h// h// h /
标题:““牛气十足”奔小康”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2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