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36字,读完约4分钟
/ h// h// h /
群珠村村民正在虾塘旁边的轨道车上投放材料。 吴杰摄
在合浦县闸口镇群珠村的脱贫户黄振棋家的新建大楼里,黄振棋妻子陈洪虹很快就在收拾房间打扫卫生。 这一年脱贫的家庭,三年多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在扶贫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将几亩虾池扩建到20亩,推倒旧瓦房盖新楼,不再为孩子的学费发愁。 陈洪虹高兴地说:“现在家里有20亩虾池,盖了3层新大楼,每年超过10万元,生活更轻松了! ”。 黄振棋一家脱贫故事是群珠村脱贫攻坚的缩影。
群珠村地理位置紧靠大海,以种植花生、玉米、木薯、水稻、养殖虾、蟹为第一产业,村民的第一收入来源是种植和赚钱。 由于人少、淡水资源匮乏、日常农作物产量低、村级基础设施差、经常受到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全村陷入贫困,成为自治区“十三个五年计划”贫困村,共有88户贫困家庭393人。
在扶贫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在市委政法委、北海海事局、合浦县委政法委等后盾机构的大力协助下,群珠村全年共帮助84户374人脱贫,全村贫困发生率从最初的13.8%下降到0.6%。 贫困群众享受100%医疗保障政策,贫困学生享受100%扶贫教育保障政策,贫困群众享受100%安全住房保障,贫困群众收入逐年提高,年实现了全村脱贫的摘帽目标。 目前,全村16个自然村屯间通过了100%的硬化水泥公路,村屯内道路硬化率达到90%以上,全村可通过无线信号接收电视节目,移动、联通信号全部覆盖,通电全部覆盖,全村饮用水安全达标。 有5个篮球场、1个文化广场、1栋文化楼。 太阳能路灯104盏灯,设立了一个基层党建主题的小花园,昔日的贫困村逐渐成为了“花园村”。
群珠村党总支部立足本村实际情况,抓好党建带产业、产业促进扶贫事业。 从年的精准扶贫事业,探索产业扶贫的道路,快速发展模式从最初的“合作社+贫困群体”到“企业+合作社(基地) +贫困群体),再到“党支部+企业) +合作社)基地”,党建引领产业扶贫
目前,群珠村有800多亩对虾养殖扶贫基地,产品出口贵州、四川等地,年利润100万元以上。 目前,对虾养殖基地共有13户贫困家庭加入,每年获得稳定的红利。 目前,群珠村产业扶贫逐渐扩大到虾苗孵化、虾饲料和虾药的生产销售、虾酱深加工等,初步形成了“产-销-加工”的产业链。 珠村驻村第一书记刘国亨介绍说,养殖扶贫基地每年对贫困者进行就业培训,提供工作岗位,使贫困者脱贫,每年给村集体经济4万多的红利。 村子在这几年投入140多万元迅速发展村子的集体经济,预计今年村子的集体经济收入将在20万元左右。
群珠村在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产业快速发展和就业两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年获得本市县级扶贫资金7.5万元,帮助15户贫困家庭进入鲐丰水产有限企业,每年每人分红500元。 2019年6月,推进闸口镇广联电子厂就业扶贫工厂建设,使周边群众30多人(含6名贫困者)在附近就业,各贫困者年收入增加6000元以上。 鼓励产业扶贫补充项目,鼓励贫困群体快速发展花生、玉米等种植产业和对虾、肉牛等养殖产业。 目前,村里正在支援47户贫困人群申报产业奖补助资金,每户补助资金超过4400元。
(/H ) )摆脱贫困的黄振棋家本来就因学校的灾害陷入贫困,一家四口被挤在破旧的瓦房里,生活窘迫。 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黄振棋夫妇在技术指导下,将虾池规模扩大到20亩,这几年成功饲养了虾,顺利脱贫致富。
/ h// h// h /
/ h// h// h /
/ h// h// h /
标题:“养虾养出“一条龙””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