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5字,读完约3分钟
/ h// h// h /
农家杨忠耀准备运饲料喂鸡和鸭。 吴杰摄
银海区福成镇大坎村原有建设的卡贫困阶层120户522人。 村民土地零散,种植业结构单一,少数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积极性不高,存在着“等、靠、靠”的思想。 面对困境,该村党总支机构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实施村集体经济项目,带动农户快速发展种养产业,2019年,该村贫困家庭全部脱贫。
“以前家里种植3亩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的农作物来维持生活,但生活很辛苦。 政府开展扶贫事业后,带领我们盖了大棚,种了西红柿,我种的也不多,还有三亩地,上半年也只种了一个季度。 但是,一个季度赚的也是4万元到5万元。 ’农民杨忠耀高兴地说。
大坎村的村民杨忠耀是一家四口年老脱贫的人,杨忠耀和妻子在家务农,长子9年级,次子7年级。 本来家境贫寒,孩子上学有压力,苦于快速发展产业没有资金,后来在扶贫政策的协助下,享受了奖金补助、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医疗保障“198”政策。 再加上自己辛勤劳动,2019年人均纯收入25560.74元,目前家庭“八有一超”和“两不愁三保障”的情况已经全部实现。
“计划下半年扩大产业规模,将西红柿栽培的塑料大棚扩展到7亩。 ”杨忠耀谈到家庭收入的提高、生活的一些变化,喜形于色。
杨忠耀一家生活的一些变化,是大坎村所有扶贫户的缩影。 现在的大坎村,全村的道路都坚硬见底,有自来水。 村委会开通远程教育网,在全村主干道交叉口设置监控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形成了“美丽家园,人人共建”的良好氛围。 年全村98.08%的人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加人数为3560人,9年义务教育普及率为100%; 有村文体娱乐活动中心1个,篮球场1个,乒乓球台2套,建成了农家书屋和农家舞台,进一步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我们的村子在2019年摆脱了贫困。 ”驻大坎村第一书记陈建华说:“我们首先要利用村集体合作社,养鸭养虾,迅速发展水产养殖。 带领贫困阶层迅速发展大棚栽培,栽培一点经济价值高的农作物。 去年村集体收入15.6万元,村集体经济红利人均500元。 ”
研究表明,近年来,在高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大坎村大棚种植和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 大棚种植面积从原来的10多亩迅速发展到现在的260多亩,种植品种从单一走向多种类型,人均年收入从五六万元迅速发展到十几万元,大棚种植产业年总产值700万元。 有养殖虾、蟹、鱼1500多亩,职工1000人,年总产值650万元。 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红薯等,经济作物有甘蔗、西瓜、苦瓜、青椒、茄子、木署等,全村经济作物种植业年总产值800万元; 畜牧业年生产总值约200万元。
以高级财政资金支持和公司赞助等形式实施集体经济项目6个,分别为2个大棚项目面积共52.3亩,太阳能发电) 200平米,入股福成镇福兴市场、电商综合一体化平台、地头冷库
围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坎村党总分所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先后投入资金600多万元,完善村屯公路的硬底化,加强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挖20口生产井,修排水道9.12公里,机械耕作道路
/ h// h// h /
/ h// h// h /
/ h// h// h /
标题:“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广”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