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63字,读完约4分钟

古生态大米成名后,今年4月,北海邦扶农副产品有限企业与古村村民合作社签署合作协议,以7.6元/公斤的价格无限制收购古生态大米,并向合作社支付5000元/年的企业品牌宣传费。

像古生态米一样,广西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队驻合浦县常乐镇的队伍是像古村的队伍一样精心打造的扶贫产业和产品。 年来,经过两年的摸索、实践,去年1.25万公里如古生态大米卖馨,为贫困农户增收10多万元,全村30户贫困家庭实现了全部脱贫。

““走生态种养之路,一定会拥有金山银山”记全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廖琦”

“其实,古村先生早就进入了市场服务中心、农贸市场、电子工厂等,集体经济每年分红收入近10万元。 但是,收入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弱、促进贫困群体和农户增收的作用不明显。 ”作为合浦县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专家驻村第一书记,廖琦看到了这一弱点,积极参与了快速发展思路的制定,推动了贫困群体的大量增收。 经过实地调查,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后,大胆做出决定。 应利用古山清水秀等自然资源特点和后备公司的技术和商业特点,寻找特色产业,结合以前流传的种植方法,因地制宜地种植经济价值高的农产品,走生态农业快速发展的道路

““走生态种养之路,一定会拥有金山银山”记全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廖琦”

为此,廖琦与驻村职工队和村“两委”干部,下乡推进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动员群众主动拆除违规养殖设施,多次与上级联系,获取运营资金和技术,向贫困农户分发甘薯种苗、优良稻种, 通过基地种植与加农户散种的结合,实现了同时育苗播种、技术培训、统一管理的2019年,种植的150亩生态水稻可达到亩产445公斤,亩产3382元; 白薯110亩,亩产1,200公斤,亩产2,400元。 贫困、留守妇女通过合作社加工、包装等赚钱方式增加收入,实现了农产品价值的提高,农村生态环境也得到改善。

““走生态种养之路,一定会拥有金山银山”记全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廖琦”

芬芳的红薯,沉甸甸的稻穗,让村民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 根据收购合同,预计今年生态晚稻种植规模将扩大到300亩,产量7.5万公斤,收入57万元。

“村子是否有钱,关键要看支部”。 如何通过党建摆脱贫困、兴办产业,让我们走上古村一样脱贫致富的快车道? 廖琦反复与村支书商讨,认为只有“两委”班子合一,“活”基层组织,“动”广大党员,才能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

““走生态种养之路,一定会拥有金山银山”记全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廖琦”

为此,廖琦先后完善了“三会一课”制度、村干部轮流防身制度、党员分批担保制度等,规定党员每周一起学习政策、讨论民事、解除民心。 基层组织起来了,村党支部的号召力、影响越来越大,村民对党支部有足够的信任感和信任感。

““走生态种养之路,一定会拥有金山银山”记全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廖琦”

在实务中,廖琦发现古村现有党员的平均年龄结构在老化。 于是规范日常党建,廖琦不忘吸收新生力量,通过思想动员和示范垂范,仔细核查,推荐谈话,村委会文件等年轻人主动要求入党,向组织提交入党申请书。 完善党员队伍,“三会一课”制度也如期展开,党员大会每次出席人数不少于30人。 现在,一个集中村的“两委”班子,遇事一起商量,决定的事齐心协力,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显而易见。

““走生态种养之路,一定会拥有金山银山”记全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廖琦”

作为基层一线扶贫尖兵、驻村第一书记,廖琦深感使命光荣和责任重大。 除了积极快速发展产业外,为实现基础薄弱的贫困群体全部脱贫,廖琦对照脱贫“八有一超”标准,加强对村4户未脱贫家庭的专项扶持,在开展“回望”事业中采取夜访交流的方法,自告奋勇 通过协助他们申请改造危险住宅、用奖金代替、申请最低生活保障、医疗保险、寻找事业的努力,去年11月,4户贫困家庭实现了脱贫。 至此,像古村村一样,全村的贫困家庭摆脱了贫困。

““走生态种养之路,一定会拥有金山银山”记全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廖琦”

脱贫攻坚、产业快速发展、农村振兴等事业同频共振,昔日的“空壳村”如今党旗红火,欣欣向荣。 “现在,我们不仅有生态米、红薯,鹅、澳大利亚龙虾等养殖产业也在迅速发展。 以总书记的嘱托为念,走生态饲养的道路,就可以守护青山,拥有金山和银山,村民们的日子一定可以度过幸福。”说到这些,廖琦流露出了满满的自豪。

““走生态种养之路,一定会拥有金山银山”记全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廖琦”

/ h// h// h /

/ h// h// h /

/ h// h// h /

标题:““走生态种养之路,一定会拥有金山银山”记全市优秀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廖琦”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2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