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44字,读完约3分钟
/ h// h// h /
劳世燕正在晒今年收获的花生。 罗远燕拍摄
近年来,合浦县闸口镇独竹村把快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措施,结合村庄实际情况,通过土地流转、入股扶贫项目、合作社联合经营等方法,拓宽增收渠道,夯实基层保障。
独竹村位于合浦县东北部的闸口镇,是“十二五”贫困村,是全市全年6个未脱贫的帽子村之一。 全村388户1562人。 “德竹村地处偏远,林地多、耕地少、基础设施弱、经济结构比较单一,村民主要以种植桉树、水稻、玉米等为生计中心。 ”据竹村第一书记陈源德介绍,去年,全村共建成71户339人的住宅,贫困的发生率为17.7%。 由于快速发展受到制约,村民们纷纷出去打工。
为了进一步激发村级集体经济活力,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近年来,独竹村先后将点对点扶贫资金39.6万元投向常乐农贸市场,2019年和年初累计将255万元投向星岛湖养鸽项目, 通过将“股权”用于出资项目,加强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目前,独竹村入股经营、养殖等项目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独竹村地广人稀,全村稻田和农田1650多亩,林地5000多亩。 竹村逐一发挥土地森林资源的特点,探索“一村一策”快速发展模式,升级提高质量,种植速桉树等,从古至今传世,并迅速发展林下经济,林地种植果树林下养殖家禽。 目前,村里的“田美家园”项目已经种植了大片的柑和荔枝,村合作社参与联合经营的养鸡场饲养鸡有4万多只。
在支持 村加强集体经济的同时,驻村职工队伍积极落实扶贫政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处理村民出行困难、饮水困难、住房困难等问题。 目前,独竹村特色产业覆盖率100%,基本医疗保障参保人数100%,“义务教育有保障”的无学生辍学,基本公共服务100%,各家庭通水电,村有实体,农户有门路的增收结构
前几天,记者来到独竹村的脱贫农家劳世燕家,她顺手养鸡后,正在自家院子空里晒刚收获的花生。 她身后的小洋房新建后不久,窗户干净了,旁边的鸡窝里,丰富了40多只鸡的羽毛。 一谈到现在富裕的生活,劳世燕心就会很感谢。 她告诉记者,以前生活困难,房子损坏,风雨飘摇,全家只能住在亲戚家。 “精准扶贫以来,处理最低生活保障,基本生活有保障,建房、子女读书也有补助,快速发展种地有奖补导,大家发展迅速,动力高涨。 ”劳世燕说。
今年,劳世燕养了40只鸡和5头猪,还种了花生和辣椒等。 “今年的花生收成很好。 最近用奖金钱拿回了6500元。 现在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据劳世燕介绍,下一步将扩大养殖、种植规模,增收致富。
“以前村子里没有集体经济,但近年来通过联合经营、入股分红、租赁等多渠道,为村级集体经济注入了活力。 2019年,独竹村集体经济收入5.1万元,贫困发生率从年的17.7%降至2019年的1.66%。 年村集体经济预计将超过15万元。 ”陈源德说。
“2019年底,全村5户26人未脱贫,年实现全村脱贫脱帽”陈德源表示,下一步,独竹村将在落实“四保障”政策扎根的基础上,持续发展集体经济,实现集体经济 并积极吸引贫困群体快速发展特色养殖产业,提高贫困群体持续增收致富能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 h// h// h /
/ h// h// h /
/ h// h// h /
标题:“贫困村增收致富有了“新门路””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1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