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18字,读完约7分钟
国庆节前,自治区层面成功实施了重要项目——惠科电子北海产业新城首个园区开园、邦定项目生产。 今年,千方百计排除疫情影响,此外,惠科集团继续在智能制造行业发力,北海惠科智能电视首期投产项目全年产能目标从300万台大幅提高到1000万台。
这是北海“十三五”快速发展成果的缩影。 进入珠城,在不断扩大的城市框架中,吊塔林立,工地遍地开花,到处呈现繁荣的快速发展趋势。
“十三五”期间,北海市认真贯彻习大大总书记广西和北海的重要演讲精神和自治区的务实布局,按照“强有力的先导、加强链条、凝聚集群”的思路,全力招商、项目、产业、经营环境、经营环境
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
“十二五”以来,北海以新的快速发展理念为指导,以“绿色快速发展、枢纽建设、全面开放、海洋产业、造福人民”为中心构建海洋经济。 “四个领袖”奋勇跳舞,“四大会战”建设如火如荼,经济快速发展一直按着“快进”的按钮。
(/h )——综合实力明显提高。 -2019年,北海地区生产总值从1007.3亿元增加到1300.8亿元,年均8.8%; 财政收入从166亿3000万元增加到242亿3000万元,年均增长率为14%,排名全区第一。 2019年人均gdp为76955元,排名广西前列。
——产业快速发展的成效巨大。 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得益于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转换和高度化,北海三次产业结构从去年的18∶50∶32调整优化为2019年的16.3∶42.9∶40.8。 2019年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8.2%、48.9%、42.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渐加大。 形成了电子新闻、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支柱产业体系,其中,电子新闻产业已迅速发展成为超千亿元产业。 近两年来,北海高端服务业呈现爆炸式快速发展势头,高端服务业公司迅速发展到320家,特别是2019年全市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49.5%,超过全区29.6个百分点,全区其他营业点。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 为了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北海推行了一系列鲜明对比的改革。 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全面融入“南、北、东、西向”开放格局。 获得一系列国家级政策,北海港口岸正式扩大开放,被选为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快速发展示范城市,北海海洋经济快速发展示范区、自然资源部海洋四处落户建设、出口加工区被选为国家高新技术产品全球入境维修再制造示范区和广西首批cepa先行试验示范基地,北海综合保税区通过国家验收,
/ h// S2 /重大项目的固定
9月28日,北海市在年第三季度举行全区重要项目集中竣工仪式。 当天,该市集中开设竣工项目40个,总投资391.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9亿元。
“十二五”以来,北海规划产业林,按图快速招商,通过创新措施消除用地和资金两大瓶颈。 相继引进了惠科电子、信义玻璃、太阳纸业、新福兴硅科技产业园、东方希望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重要项目。
重大项目建设方兴未艾。 今年,面对诸多复杂的经济环境和新冠带来的肺炎疫情影响,北海市采取了冷静应对、精准规划、综合措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全力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1-8月,全市要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7亿元,投资完成率为65.4%。 实现开工64个项目,完成29个项目;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15.1%,增速居全区第一,全区、全国投资增速分别超过13.6、15.4个百分点。 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完成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49.9%。
经营环境和招商引资成效较大。 北海市多次将优化经营环境作为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标记全国最高水平,构建一流的经营环境。 在“全地区商业环境优化百日攻坚”指标评价和全地区商业环境第三方判断中,北海市均排名第一。 然后,以7个“产业树”为中心进行了正确的招商。 2019年引进项目332个,获得全区2019年“产业大招商”和“实际利用外资”专项考核“双优秀”,重大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在全区排名第一。
为促进 项目落地快速发展,北海市创新事业体制,成立了征地搬迁事业指挥部和20个事业集团,全面落实新的征地搬迁补偿安置办法,造福人民,实现和谐搬迁幸福安置。 今年1-8月,累计完成征地4.5万亩,比较有效地保障了项目用地,促进了项目落地建设。
“全市正在施工的项目建设现场达到675个。 ’北海市快速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大量重要项目落地,为北海未来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继续改善民生保障[/s2/]
(/h ) )“孩子可以在附近上学了,所以接送的时间节省了很多。 ’在北海市海城区第八小学银河校区门口,迎接孩子的学生家长梁品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所新学校,学校会更远。 去年,北海市海城区第八小学银河校区被录取。 这是该市“330”项目首次采用的项目。
为了缓解“入学难”、“大班额”问题,北海市实施了“330”项目,从2019年到2021年,连续3年投资超过30亿元,建设30所高质量学校,新增高质量学位5万所以上。
“十二五”以来,北海市持续改善和保障民生,75%以上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行业,加快补充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短板。
城市形象城市的功能得到了很大改善。 建成了许多学校、医院、会场、公园、高星酒店,“七纵七横”的城市网络全面建成,城市面积从68平方公里扩大到超过100平方公里。 制定法律,在海岸线300米内不再建设非公益性永久建筑,保护岚洲岛、红树林和沙滩海岸,加快冯家江湿地公园、银滩中区岸线综合生态整治修复、廉州湾海域清理和生态岸线修复等综合整治工程建设。 空 )气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居广西第一位,近岸海域水质优良,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
大幅度提高民生保障水平。 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人均月850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人均年6000元,保障标准为全区最高。 建设多项民生项目(北海市人民医院异地扩建(二期)、北海市中医医院新院区项目和市妇幼保健院异地搬迁等几个重点卫生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建设市工人文化宫、图书馆新馆、体育馆、老干部活动中心,加快博物馆、档案馆等公共场馆建设。 (原载《广西日报》10月13日版(
/ h// h// h /
/ h// h// h /
/ h// h// h /
标题:“谱写向海经济新篇章我区“十三五”快速发展成就综述之北海篇”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1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