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27字,读完约3分钟
/ h// h// h /
广西文和农业开发有限企业新建的稻谷加工产业链工厂。 陆威摄
(/h ) )“再过几天就能收获马、陈屋一带的1000亩稻谷。 ’近日,合浦县公馆镇党书记肖子旺兴奋地告诉记者。
骑着马,陈屋两村搁置了约1000亩荒废的土地,是公馆镇乃至北海市历代领导人的“心痛”。
农业是第一产业,水稻种植是农业的关键,保证全市粮食生产是我市迅速发展各种产业的基础。 公馆镇是合浦县除廉州镇外人口最多的大镇,但近年来由于水利流失、青壮年劳动力不足等因素,公馆镇大量农田荒废。 如何尽快整治荒废的土地,恢复农业生产,已成为市委、市政府迄今为止一直试图处理的事件。
今年是脱贫攻关的最后一年,也是推进脱贫攻关与农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推动下,从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公馆镇着力修复各种水利设施,为大规模整治荒废的土地奠定了基础。 4月3日,陈屋两村骑着马,重新耕作了约1000亩荒废的土地。 至今,复种土地种植的稻谷迎来了收获季节,亩产约450公斤——公馆镇首次战胜了这场农业“攻坚战”,为全市荒芜的土地整治树立了榜样。
肖子旺向记者表示,今年以来,该镇有6000多亩土地因各种原因重新耕种,全镇下半年水稻和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达到23000亩,比上半年增加约6000亩,成为全市水稻种植面积最多的乡镇之一 由于稻谷种植面积大幅增加,陈屋村当地乡贤陈胜贤也决定返乡快速发展,成立广西文睿农业开发有限企业,不仅骑马、陈屋等地承包了约1000亩农田用于水稻种植,而且是合浦县规模最大、设施最齐全的大米加工 每天可以干燥30000公斤的稻谷,米的排放量为10000公斤,可以全天候实现稻谷从脱壳到干燥的全过程,在过去的收获季节不会导致天气不好导致稻谷发芽的现象,而是农业生产的“靠天吃饭”历史 企业的加工产业链有望辐射到周边的闸口、樟木、白沙、山口等乡镇,成为合浦县稻谷加工中心。
“我们计算了账本。 农民把土地交给我们,每年至少能增加近千元的收入。 ”陈胜贤告诉记者,农民将土地交给企业,10年内年租金400元至550元,加上政府的各种补贴,年纯收入近1000元。 如果他们想在企业内工作,收入会更高。
肖子旺告诉记者,公馆镇下一步将以马、陈屋两村为基础,依托文和企业的加工产业链,利用公馆肥沃的土地和人才资源,将公馆建设成粮仓大城镇,为滞留在家乡的妇女、老人开辟新的就业道路 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当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轮作习性,大力发展大棚、菜花、小龙虾等现代特色农业,吸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创业,达到脱贫攻坚和振兴乡村的比较效果
/ h// h// h /
/ h// h// h /
/ h// h// h /
标题:“公馆镇向稻谷加工中心进军”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