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53字,读完约2分钟

/ h// br// h /

9月15日晚,住在朝阳街“三无小区”的黄先生,把电动车塞进自己家的杂物间,在新安装的插座上插上插头,给电动车充电后安心回家。 黄先生以前站在楼下抬头看,他告诉记者,半空里面有很多电线,担心是不是随时漏电,或者给人打电话。 自从由市公安局海城分局东街派出所主导将这些“飞天飞线”改建为各家庭的垃圾房以来,困扰该地区居民很久的充电危险性终于消除了。 说起来,黄先生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据 介绍,该小区只有两幢大楼,共有24户,是“三无小区”。 在东街派出所为该小区设立的“微型警务室”群中,“满天飞的飞线”存在的安全隐患是住户们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 根据住户的反应,民警将进行现场访问。

民警告诉记者,虽然这个小区住户很少,但是电动汽车是住户们的首要交通工具。 各家都没有通电,家里的人用十几米长的电线从家里“跳下来”,在小区里织上“蜘蛛网”,方便给家里的电动汽车充电。 正是危险的环境。

考虑到居民的实际诉求,民警首先在“微型警察办公室”提出了向各杂物室供电的改造方案,并利用休息时间向各家详细说明了改造方案。 在得到全体业主同意后,9月6日,施工队上传了该小区的施工,民警实施了监督。 9月8日,各垃圾房间通了电,还安装了电灯和插座。

“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h ) )“现在不仅充电方便,而且安全,真好。 ’黄先生笑着说。

为民生服务不是小事,而是牵涉到每一件事。 海城公安分局负责人表示,该局精心打造的“微警室”不仅倾听群众呼声,迎合群众关注,还设立了防诈骗日云教室,定期推送举报辖区电诈警务信息,更好地开展社区警务工作。

“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据悉,“微型警务室”是北海市公安机关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缩影。 今年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反复结合党史学习成效和为人民服务实效,积极探索党建引领警务模式,大力打造“党建+警务+解忧超市+n”北海特色企业品牌,“义警”、“一区一 建立社区(村)警务室146个,全面推进配备专业民警、警务助理人员的市区1300多个“智能小区”的改造建设,将警务服务触角延伸到千户,通过基层执政、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据统计,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市公安机关开展了800多次志愿服务,实现了群众的760多个“小愿望”,惠及了600多个家庭。

“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 h// br// h /

标题:“把民生实事办到老百姓“心坎上””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1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