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4字,读完约4分钟
“陈先生总是个好人。 谢谢你给我稳定的工作。 每年也有红利。 可以维持家人的生活。 ’近日,铁山港区营盘烟花厂工作人员陈平秀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眼角流泪。
陈平秀是营盘镇能村建设档案的立卡贫困家,丈夫几年前去世,留下她和五个孩子,生活的重担落在她一个人身上。 但是,在记者面前,她最说的不是生活的痛苦,而是对“陈总”的感谢。
陈平秀所说的“陈总”,是指铁山港区政协委员、营盘烟花厂长、铁山港区华俊养殖有限企业会长陈德华。 摆脱贫困的攻防战开始以来,他积极响应号召,加入了援助队。 从4000年开始,他帮助营区町的105户贫困者,每年给每户贫困者发放约4000元的红利。 然后,尽量派遣贫困阶层等困难群体到自己的公司去处理他们的就业问题。 陈平秀是受益者之一。
“陈先生总是很关心我们的员工。 就像对待自己人一样。 ”陈平秀被记者感动地说:“我有三个孩子在上大学,每个学期陈总是给他们每人2000元的补助金,减轻了很多负担! ”。
并非只有陈平秀的孩子得到了陈德华的资助。 记者了解到,多年来,热心公益的陈德华共帮助了20多名贫困大学生,圆了他们的求学梦。 除扶贫、补课外,他还经常慰问孤寡老人、五保户等困难群众,为残疾人安排工作,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在乡镇和村庄支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精神文化工作,为周边村民免费提供文化活动场所,在疫情期间向疫区捐款。 向资金周转困难的微型公司提供了担保,向银行申请贷款,积极帮助企业活动恢复运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他对我们的老人们很好,经常给我们送食物,也给了我们钱,很亲切。 》营盘镇鹿唐村委会石牛岭村的86岁的龙阿婆高兴地向记者展示了陈德华给她的两袋白砂糖和1000元慰问金,对陈德华赞不绝口。
营盘镇旧基寮村的贫困家庭占阿姨的儿子阿仁患有轻度智力障碍。 8年前,陈德华安排阿仁在工厂打扫卫生,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说这些话,占据阿姨的眼睛周围就红了。 “我以前想不到仁能养活自己。 非常感谢”
“这些都是琐碎的事件。 对我来说,能够帮助别人是幸福的。 ’面对记者的采访,陈德华有点尴尬。 他告诉记者,他出生在军营镇盐灶村委会的旧基寮村,小时候家里穷,吃了很多苦,对弱势群体的困难有同感。 1989年,他创立了军营烟花工厂,创业几十年,历尽艰辛,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现在能为村民们做点什么,特别有幸福感和成就感。
陈德华的善心善举温暖了包括36岁的亚伦在内的很多人。 亚伦在营地无家可归,但每天吃风饭露宿野外,真可怜。 陈德华发现后,经常给他送食物送衣服,然后去工厂接他,手把手教他清洁等简单的工作,给他发工资,提供饮食和住宿,鼓励他建立信心,振作精神。 陈德华通过公安部门发现了失散多年的亲人。 龙的精神状态恢复得很快,每天都努力工作,过得很开心。
不仅热心参与公益事业,陈德华还积极发挥政协委员作用,积极收集和反映社会形势民意,排解村民忧虑,维护社会稳定。 他的工厂设有政协社情舆论新闻联络点,村民们有什么问题,都喜欢请他帮忙调解。 例如,年8月,因台风,营盘镇的供电、供水生活设施大面积损坏。 经过施工队的应急维修,镇上大部分地方很快恢复供电,但鹿塘村委会的养老院还是无水没电。 看到不知道老人们的生活去向,陈德华很着急,马上联系村委会、镇政府以及供电部门。 供电部门了解情况后,立即派遣施工队进行应急维修,只用了半天就恢复了供电。 春天,营盘烟花厂周边有土地,由于历史原因没有确定土地的界线,两个村子的村民发生了争执,矛盾一度激化。 随后,经过陈德华多方面的斡旋,这一矛盾得以顺利解决,两村村民握手和解。
每件好事实际发生了,变成了大众的好名声。 “全力以赴扶贫援建苦难为民奉献真相”、“善意援建,深无私奉献于民”……许多村民向陈德华送上了锦旗,表达了对他的感谢之情。 营盘烟花厂长年获得铁山港区“同心助学”爱心单位称号,铁山港区华俊养殖有限企业今年被选为营盘镇乒乓扶贫先进单位和铁山港区“同心助学”爱心单位。
/ h// h// h /
/ h// h// h /
/ h// h// h /
/ h// br// h /
/ h// br// h /
标题:““能够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访铁山港区政协委员陈德华”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1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