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3字,读完约3分钟

北海海滩公园的大型“潮”雕塑是北海的城市象征和地标构筑物,距今已有24年的历史。 受海风侵袭,“潮”的内部钢结构已经生锈,雕刻家已经缺损破损。 为此,市委、市政府将“潮”的改造和提高纳入重要日程。 11月24日下午,我市召开北海“潮”雕塑改造初步方案报告会,征求专家及各方意见。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乃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魏小明出席了会议。 市长李延强主持报告会。

“北海正式启动“潮”雕塑提升改造工程”

北海“潮”雕塑由当时的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魏小明于1992年设计。 球体代表珍珠,球面由流线型的潮带组成,直径20米,高23米,附着在球体上的7位少女铜像象征着7位仙女的下界。 “潮”雕塑周围有一圈水面,其中南半圆形喷水池长160米,有3000多个喷嘴,水柱高达50米。 工程于1993年6月开工,当年10月20日完成。 当时被称为“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是北海市地标性的城市文化象征。 见证了北海的开放和迅速发展、繁荣和沧桑。 另外,这也是我市举行重要庆祝活动的地方,第四届北海国际珍珠节重头戏“同一首歌”进入北海、世界比基尼小姐大赛、年环广西公路自行车世界巡回赛第一站的起点等,都举办了影响深远的活动。

“北海正式启动“潮”雕塑提升改造工程”

王乃学指出,“潮”雕塑是北海的城市地标,代表着北海的文化、北海的记忆和乡愁,也寄托着许多人对北海的向往和回忆。 受多年风雨和当年材质水平的影响,球体已经生锈,存在安全隐患,需要提高和改造。 他强调,对“潮”的改造和提高,无论是高度、立场、亮度、科技要素的运用等,都可以用新理念、新材料,让人们找到新的感觉。 “潮”是北海举行大型活动、集会的公共场所,不仅具有文化意义,也必须强化服务功能。 但是,我们必须尊重艺术家的设计,进行完全的改造,重新打磨北海的“潮”名片。

“北海正式启动“潮”雕塑提升改造工程”

李延强指出,“潮”雕塑是北海改革开放的精神象征,是北海的文化象征。 实施“潮”雕塑升级改造,基本上需要保存基本的历史视觉形象,使内涵和外观基本不变。 并且,考虑到与周边景区环境的一体化和之后的维护问题,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得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认同。

“北海正式启动“潮”雕塑提升改造工程”

魏小明教授及其设计团队对“潮”雕刻报告了初步的改造方案。 想起了魏小明当初设计建设“潮”雕塑的情景。 他说,“潮”雕塑已经经过24年风雨洗礼,作为艺术家,作品得到广大市民和国内外广大游客的认同是一件幸福的事件。 受当时各方面条件的影响,“潮”雕塑还不完整,能对“潮”雕塑进行升级改造,非常兴奋。 “潮”见证了北海的涨潮,如今北海风靡,正在走向海洋的经济时代。 他表示,将认真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打磨“潮”雕塑名片,闪耀新面孔,为北海增光。

“北海正式启动“潮”雕塑提升改造工程”

市领导李蔚、伍国辉、蔡中平、李伦兵、毛艳琼、李克纯及相关部门的与会者对“潮”雕塑改造的初步方案进行了研究讨论。

标题:“北海正式启动“潮”雕塑提升改造工程”

地址:http://www.brnvc.cn/bhrd/12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