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bn实习记者刘杰北京报道
“7月份美国的气候变化法案没有在国会通过,8月初联合国本年度的第三次气候变化谈判没有结果就结束了。 联合国清洁快速发展机制执行理事会第五十五届会议否决了中国22个清洁发展机制项目,证明全球碳减排市场前景不明朗。 》高级能源和碳融资专家沈一扬博士在《中国联合商报》上表示,这些似乎给10月初的第四次气候变化谈判和年底的墨西哥坎昆气候变化大会带来了影响。
据了解,京都议定书将于年到期,国际上没有任何气候框架谈判的好消息,欧美各国等从事广告交易的国际机构不再签订新的项目,碳交易市场前景越来越模糊。
是福还是祸?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1500亿美元,明年将超过全球石油市场总量,中国将占据其中三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当中国政府承诺全年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时,这给中国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北京环境交易所累计碳交易总降幅超过700万吨,已促进cdm项目总成交额达3000多万元,北京市目前发行量达1.3亿吨,以1吨10欧元的低市值计算,总额为13亿欧元。
北京环境交易所总经理助理横俊松表示,在强制减排的情况下,目前不容易讨论与碳交易所相关的公司,关键是国家相关政策如何制定,在自主减排的情况下,所有公司都可以参与。
中国大唐集团是国内较早接触cdm项目的公司,目前通过碳交易实质获得的收入超过2亿元人民币。 目前,欧洲碳交易的价格估计在十几欧元左右,不少公司如大唐集团,在cdm项目中获利过亿。 为了适应碳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中国目前设立了北京环境交易所等3个碳交易机构。
中国庞大的碳交易市场也吸引了众多海外企业,据相关资料显示,目前聚集在国内三大碳交易所周围投资运营碳交易的外资已经超过100亿元。
碳交易的规则急需制定
在年《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全球新的气候变化框架尚未明确之前,碳市场将走向何方?
根据京都议定书,快速发展中国家不承担减排义务的国家,处于碳交易产业链的低端,交易的买主大多集中在欧洲,无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碳交易市场。 自主减排能否为国际碳交易的前景创造良好的环境也是个未知数。
“自愿减排首先来源于人们对环境的重视和自身的自觉。 现在,将碳减排作为独立部分纳入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更多,不仅是跨国大公司,国内很多企业也参与了。 更多的个体了解节能减排,自发开始。 ”沈一扬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表示,目前ver市场市场快速发展机制十分重要,在目前尚未制定国际强制指标的大背景下,ver市场机制将发挥重要意义。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制定了国内自主减排管理规则,目前该规则已经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国家发改委副司长孙翠华对媒体表示,从目前情况看,建立碳交易量化考核标准十分困难,建立自主排污交易体系从技术上讲很容易实施。
沈一扬在《中国联合商报》中表示,政府为建立国内自主减排体系设立规则是国家重视碳交易市场的表现,借鉴cdm管理方法的规定,形成一套管理体系,将为我国碳排放体系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础。 这也是建立中国式减排标准体系的第一步,是推进市场化减排机制的有益尝试。
碳购买者是什么?
节能减排的愿望很棒,但现实问题是谁会购买碳?
“目前,国际买方是中国自主减排非常重要的投资目的地。 重要的还是看国际气候公约谈判的过程。 ”农科院农业气候研究中心主任林而达说。
对自主减排来说,买方力量的培养是决定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 国际买方是中国自主减排非常重要的投资者。 完成国际碳交易体系的关键是国际社会看到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气候谈判进程。
“由于节能减排动力不足,第三方量化审查不足,国际自主减排市场的快速发展自然不容乐观。 》一位业内专家根据《中国联合商报》报道,2009年,全球自主性碳交易市场交易总额为3.82亿美元,平均每吨6.4美元,均比2008年下降48%和13%。
“自主减排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但不是每个强制性目标,而是自主减排,最终可能效果有限。 ”业内人士李峰认为,最好依靠强制性减排目标推进。
标题:“国际形势不明朗 碳交易市场前途难料”
地址:http://www.brnvc.cn/xinwen/2095.html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