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23字,读完约4分钟
/ h// h// h /
李永杰、严植婵、王乃学一起参观海洋四处。 许振国摄影
/ h// h// h /
李永杰、严植婵共同为海洋四所设立揭幕。 许振国摄影
/ h// h// h /
海洋4座科学研究中心大楼。 蔡志军摄影
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工程,9月10日上午,位于北海海洋产业园的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学技术联合研发中心正式除名。 这是第一个正式在北海定居的国家级科研机构。 自治区党委常委、副主席严植婵、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李永杰、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乃学、市长蔡锦军共同出席了除名仪式。
严植婵在致辞中表示,自然资源部和广西共建第四海洋研究所,是党的十九大和习大大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 第四海洋研究所希望以除名为新的出发点,继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尽快正式运行; 特色快速发展、合作快速发展、国际化快速发展,集人才培养、科研、社会服务、学科于一体,建设世界一流地区快速发展的理论创新高地、政策咨询智库和人才培养基地; 的特点一一发挥,立足北部湾、辐射东盟,覆盖南海和周边海域,在服务海洋强国战术以及广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永杰表示,海洋四处是广西设立的第一个国家级海洋科技机构,海洋四处的设立深入贯彻落实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和自然资源部为加快海洋强国建设战术、快速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平台和有力线索 对进一步扩大中国与东盟海洋交流合作,加强北部湾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南海海洋权利,促进海洋经济优质快速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至关重要
王乃学介绍,第四海洋研究所进入北海,带来了国家级的精锐科研力量,吸引和凝聚了大量科学家和高级人才,形成和转化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为北海的海洋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插上了飞跃的强劲翅膀。 北海市将不遗余力,始终给予海洋四处最有力的支持、最周到的服务、最坚实的保障,创造一流的科研环境,与海洋四处一起,创建“海”副本,释放“海”潜力,搞活“海”经济。
据悉,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将于年10月27日正式开工,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总投资额估算为9.38亿元,分两期建设。 一期建设科研中心和中国—东盟国际交流中心,约7.7万平方米,工程预算3.74亿元。 目前,科研中心项目已完成,中国-东盟国际交流中心项目将按计划于今年12月竣工。 二期将建设6栋研究室、1栋生物馆兼公共检测平台和小区绿化等。
自治区有关部门负责人、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维等参加除名仪式。
/ h /相关链接——/ S2// h /
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简称“海洋四所”)隶属于年北海市,是原国家海洋局)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的国家公益性综合型海洋科学研究机构。 海洋四处选址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区,依海而建,毗邻银滩,园区内水系纵横交错,地势平坦,生态环境优越,是北海市要点建设的新城区。
在海洋四个地方打着“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技联合研发中心”的幌子,承担中国与东盟国家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的问题,开展南海战术频道安全与海洋安全战术、南海权益维护与海洋规划、南海灾害预警与防灾减灾研究; 开展热带和亚热带海洋生态和生物资源、热带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南海生态工程和技术等研究; 开展战术性新兴产业、南中国海区域生态开发和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模式和南中国海海洋主体功能区、海洋经济、海洋创新、科技兴海战术规划等政策研究; 开展“海上丝绸之路”战术和政策研究,参与制定快速发展规划。 开展海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环北部湾和南海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油气资源和矿产资源、海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研究。
/ h// br// h /
标题:“海洋四所及中国东盟科技联研中心正式揭牌”
地址:http://www.brnvc.cn/bhxx/6469.html